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非洲:一个大陆的2014

2014-8-11 03:11| 发布者: 郑瑟| 查看: 633| 评论: 0|原作者: 郑瑟

摘要:   日前,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4年非洲展望报告》,就该地区新增劳动力人口、海盗、国际融资、合作伙伴、气候变化和工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或有助于我们规避风险、寻找商机。   ...
  日前,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4年非洲展望报告》,就该地区新增劳动力人口、海盗、国际融资、合作伙伴、气候变化和工业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或有助于我们规避风险、寻找商机。

  来源:《投资时报》

  翻译|陈召强

  非洲在世界舞台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2014年及以后仍将继续。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商业合作伙伴在该市场的持续深入、新的自然资源的不断发现以及劳动力市场数千万年轻人口的陆续涌入,非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向来与挑战并存,要想取得可持续增长,非洲也面临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国际舞台上,非洲的声音依然微弱,地区冲突仍在继续,暴力和混乱还在延续。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进而实现整个大陆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将是摆在非洲面前的一道难题。

  劳动人口

  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新增1400万劳动人口

  近几十年来,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绝对人口数量还在增加,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据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高层小组委员会的数据,今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新增劳动人口数量预计为1400万,而到2030年,也就是当今年出生人口年龄达到16岁时,该地区每年新增劳动人口的数量将会达到2100万。

  从整个非洲地区来看,私营部门的就业机会将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低于劳动人口增长速度。因此,在2014年及可预见的将来,非洲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把解决年轻人口的就业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当前,非洲所有国家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如何解决城乡地区的劳动人口流动问题将决定城市化进程的成败。据世界银行数据,按经济体划分,位于城市化谱系一端的是布隆迪,其近9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地区,经济以自给性农业为主,而位于谱系另一端的是加蓬,8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经济以矿藏、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为主。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城市化人口低于40%的国家有29个,大多数是低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数据,截至2012年,该地区总人口达到5.58亿人,平均增长率为2.8%。其中,在布隆迪、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尼日尔、卢旺达、南苏丹和乌干达等7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仍生活在乡村地区。城市化人口超过60%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博茨瓦纳、佛得角、加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刚果(布)和南非,人口增长率从0.9%~2.7%不等。另外,还有13个国家的城市化人口比例在40%~59%之间,它们的总人口数量约为3亿,人口增长率从2%~3%不等。

  面对如此复杂的人口状况,各国在推进年轻人就业问题上需依据本国国情采取相应策略。在以农业为主的低收入国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决农村人口的低收入问题。对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提升“就业结果”无非有两个途径:一是提升小型农场的收入,二是寻求具有工资性质的非农场工作岗位。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具有工资性质的非农场工作岗位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工作技能的获得与培养,而这也是政府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常而言,成功的就业策略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以人为中心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政府发起的、以扶持企业发展为目标的资本支持项目。此外,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提升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率至关重要。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与整治、优质种子的提供以及化肥和农药的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一策略在20世纪的亚洲已经得到验证。

  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的整体竞争力。随着农业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口会被解放出来,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而反过来这又会促进当地消费者对农产品(000061,股吧)的需求。事实上,从未来看,农业将会成为非洲的一个核心竞争产业。

  基础设施的兴建和提升将是非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能源和运输方面,非洲亟需大量投资。企业需要可靠的能源供应和畅通的道路,唯有如此才能生产出产品并把产品推向竞争市场。据非洲开发银行预计,目前该地区基础设施财政缺口在650亿~700亿美元之间,约为当前开支的2.5倍。按照1比6的杠杆比率,政府需要投入110亿~12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才能拉动与之相应的私人投资。因此,如何吸引投资,将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

  海盗活动

  打击几内亚湾海盗已刻不容缓

  非洲早在多年前就已超过东南亚成为全球海盗活动最频发地区。据美国反海盗研究组织Oceans Beyond Piracy(OBP)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海盗活动发生在索马里海岸和几内亚湾一带。在非洲之角索马里,基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的持续高压打击策略,2013年该水域海盗行为有所收敛,交火事件从2010年高峰期时的4185起骤降至851起,但在几内亚湾水域一带,该类事件仍呈上升趋势。

  就索马里而言,该片水域看似平静,但背后暗流涌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国际社会的打击下,部分索马里海盗已经转移阵地,触角从亚丁湾和索马里水域伸到了红海南部、阿曼东海岸、曼德海峡以及印度洋纵深水域;二是海盗问题的根源并没有消除,比如法制的不健全,经济发展机会的匮乏和国家控制力的式微等等。也就是说,如果海上巡逻有所松懈,索马里海盗短时间内就会卷土重来。

  几内亚湾的海盗活动更不容乐观。在过去的3年里,该水域海盗行为呈上升趋势。据国际商会(ICC)的数据,在2012年,遭海盗袭击的船员人数达到966人。截至2013年8月,尼日利亚海岸共发生28起涉及武装冲突的海盗袭击事件,其中包括两次劫持事件,而同期索马里水域只发生了10起涉及武装冲突的海盗袭击事件。

  非洲之角和西非水域之所以出现猖獗的海盗行为,主要是因为中央政府无力维护领海权益,无法实现国家对合法性暴力的垄断权。另外,在一些西非国家,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大量政府官员参与犯罪组织,导致非法经济盛行。

  海盗行为不仅危及全球和国家安全,而且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领海权包括防务、航运管辖、商业贸易、海洋捕捞、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和海上运输,是全球化世界的支柱。海洋运输的中断会对特定区域的经济投资、能源运输、全球贸易、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保护、安全执法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亚丁湾和几内亚湾都是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西非国家的矿产、木材和农产品出口都经由亚丁湾出口到国外。一旦这些地区发生重大危机事件,不仅出口贸易会中断,海底资源的开采和光缆的铺设与维护也会受到影响。

  从索马里的情况来看,北约、欧盟等组织以及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舰队的护航及巡逻行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商船遇袭事件较之前大大减少。

  同样,在几内亚湾部署国际海军巡逻舰队也将会对该水域的海盗形成震慑。当然,从经济和安全角度来讲,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由西非国家组建强有力的海军巡逻力量。这是因为,在非洲之角索马里,海盗行为多发生在公海水域,国际海军巡逻舰队有采取武装行动的法理依据,但几内亚湾不同,大多数海盗行为发生在一国领海水域内,当地法律、政治及主权等敏感问题会成为国际舰队开展有效武装行动的障碍。

  因此,如何将索马里水域的护航和巡逻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几内亚湾,将是国际社会和西非国家亟需解决的严峻问题。归根到底,这还取决于西非国家的决心和政治意愿。

  资本市场

  创新的开发融资将推动非洲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开发融资是非洲大陆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要想在2020年或2030年实现脱贫目标,非洲国家需要更多的资源。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在能源、水利设施、公路及铁路建设方面,非洲国家每年需要2000亿美元的投资,而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也需要相似规模的投资。

  自2009年以来,尼日利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塞拉利昂等11个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6%及以上水平。现在,这些国家正全力维持这种增长速度,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可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从中长期来看,开发融资的创新将会成为非洲国家实现快速、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对非洲大陆来说,资本市场融资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而这与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有着直接关系。在2008年11月到2013年9月,美联储购买了大约3.5万亿美元的银行债务、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政府债券。流动性过剩和超低利率压制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的资本回报。于是,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收益更高的新兴市场和边境市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非洲国家需要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国际资本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进入所需领域。据市场研究机构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数据,在2006年和200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3个国家发行了国际债券,而在2013年,发行国际债券的国家又增加了6个。这9个国家分别是南非、加纳、加蓬、塞内加尔、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卢旺达。另外,据市场情报显示,近期其他非洲国家也可能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比如佛得角和肯尼亚,前者正准备发行该国的第一只国际债券,而后者的欧元债券预计在今年会推向市场。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美联储已经缩减并将进一步缩减甚至完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国家将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届时国际资本会不会撤离非洲市场?对部分投资者来说,投资非洲固然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他们更看重的是这片大陆上蕴含着的巨大投资机会。

  为保护和扶持资本市场的这种准入,非洲国家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财政运行态势,确保收支平衡。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虽然经济增长迅速,但政府赤字也在不断增加,并已达到了令人担忧的水平,比如赞比亚、加纳和佛得角等。此外,高赤字也会引发高债务,为提升市场和信用机构的评级,非洲国家在这方面需特别注意。比如,最近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就将赞比亚和加纳的评级从B+下调至B。如此一来,两国投资吸引力必然会受影响。

  其次,对那些已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国家来说,通过国际债券发行获得的融资必须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相应的增长。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用中长期投资回报来偿还债券成本。这对债务的可持续性来说至关重要。

  再次,目前,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国际资本市场准入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当地资本市场并未得到充分发育,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性的投资银行应发挥积极作用,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加大能力建设和客户教育投入。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地区性机构亦应发挥积极作用,继续提供新的和更多的金融产品,比如政治风险保险(放心保)或担保,帮助非洲国家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并提升它们所发行的国际债券的吸引力。

  从全球层面讲,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必须全面考虑非洲的这种发展趋势,并与更多的非洲央行就新的金融监管框架进行多边讨论。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它们与世界金融体系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而与信息不对称、市场失当和反竞争行为相关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地区性机构应与全球性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推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合作伙伴

  非洲国家应重新思考其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在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西欧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一直是非洲大陆的主要商贸合作伙伴。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先前殖民地关系是建立和维系商贸和发展合作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在过去的20年里,其他很多国家也都参与了进来,与非洲建立了贸易、投资以及其他形式的商业和战略合作关系。

  这种新的合作关系的开展大大削弱了传统合作伙伴在非洲发展议程中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20年里,对非洲产生兴趣的多是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在过去10年里,土耳其、韩国、伊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加快了进军非洲市场的步伐。它们在非洲多个经济体从事包括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内的各项经济活动,涉及行业包括自然资源开采、制造、农业和建筑等等。此外,这些新的合作伙伴也会通过援助、贷款和捐赠等方式开展与非洲的合作关系。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合作并不是互利互惠的,非洲国家输出了资源,但经济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随着新的“进军非洲潮”的出现,非洲国家应重新思考其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或减少负面效应。

  就过去的10年来看,非洲与外国行为体—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中国和印度是近年来该地区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不过,中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深入非洲,帮助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并参与新独立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横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赞铁路等。此外,在冷战时期,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在非洲大陆也有着广泛影响,不仅为很多国家提供军事援助,而且还在本国高等院校为它们培养人才。不过,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目前,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是该地区主要的投资国。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数据,就投资领域而言,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采掘行业。新发现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国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比如,中国和印度对莫桑比克海岸沿线的天然气田充满兴趣。在开采自然资源方面,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尼日利亚、苏丹和南非。俄罗斯企业2011年在非洲的直接投资达到10亿美元,在安哥拉、几内亚、尼日利亚和南非从事铝开采业务。近几年,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传统合作伙伴也加大了对非洲大陆的投资,且投资多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

  另外,中国和印度也是非洲农业部门的主要投资者。比如,印度花卉供应商卡鲁图里公司(Karuturi)现在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的主要投资者。据彭博社报道,该公司在2007年—2012年共投资了411000英亩土地,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和棕榈油生产,但近年受严重洪灾影响,产量并未达到公司预期水平。

  对非洲来说,国外投资的增加意味着近年来其所经历的经济高速增长还会继续。不过,非洲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应保持警惕。第一,外国投资者在从事自然资源开采时,会不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第二,农业方面,大规模的“土地争夺战”会不会对当地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第三,很多投资者会把本国的建筑队伍带到非洲,从事相关项目建设,因而也就很难给当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第四,部分投资并不会对非洲经济的转型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源开采方面的投资。

  这些潜在负面影响都是真实存在的,因而也就需要非洲各国依据自身国情采取明确的应对策略,确保外资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气候变化

  非洲国家应提升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几年非洲大陆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主要是洪灾和旱灾,可能还会继续。非洲的政策制定者应将气候变化问题提上2014年的发展议程。

  作为一个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大陆,非洲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桌上的声音却很微弱。非洲国家应采取积极策略,提升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

  据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的资料显示,在2012年,70%的重大旱灾发生在非洲,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包括肯尼亚、索马里、苏丹、马拉维、安哥拉、乍得和埃塞俄比亚,受灾人口超过1600万。另据BBC报道,2012年尼日利亚和尼日尔洪灾死亡人数分别为363人和65人。2013年,苏丹、南苏丹、马里、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莫桑比克等国都遭受过重大洪灾。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对非洲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该地区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气候敏感性自然资源,比如“看天吃饭”的农业经济。极端天气事件危及粮食生产、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水力发电,同时也会引发虫媒疾病,并会对整个大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就目前情况来看,非洲并没有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由于缺乏适应性策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计,到2020年,约有7500万~2.5亿人将会面临水资源匮乏问题,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将会减半。

  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治理进程中,非洲国家必须发挥更大作用。目前,非洲在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极其有限。比如,在每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上,非洲代表团通常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非洲的利益并未被国际社会充分考虑。

  2014年,非洲国家应着力考虑如下政策领域。

  首先是适应性措施,比如加大农业开发与投资力度,兴建水利设施,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预测、预警能力和对自然灾害的管理能力。其次是纾缓措施,比如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等。再次,提升非洲国家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的话语权,比如在今年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上,非洲就应抓住机会,表达和强调它们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工业转型

  要想真正实现工业化,非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8年1月31日至2月2日,非洲联盟峰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非洲工业发展”。与会国家首脑一致认为,没有强有力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就不会实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次会议上,非洲国家通过了《非洲联盟加快非洲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为监督该计划的实施,非洲联盟专门成立了一个高层委员会,每隔两年向非盟峰会汇报一次有关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

  但这一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2010年第一次汇报时的情况看,非洲制造业附加值所占GDP的平均比例为10%,与20世纪70年代时相比并未发生变化;制造业附加值中,中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依然很低,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呈下降趋势;人均制造业出口值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10%;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仍占较大出口份额。而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非洲国家所期望的工业转型并没有出现。

  从非洲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要想真正实现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政策制定者需要抛弃旧有的观念,采取新的工业发展策略,而下面几个“神话”是必须破除的。

  神话1:非洲企业“不具有竞争力”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尽管当地的实际工资很低,但非洲企业的生产率更低,其在低端制造领域的单位劳动成本超过其他地区的竞争者,因而也就不具有全球竞争力。就全球范围内而言,低端制造业技术是没有门槛的,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说非洲企业管理不善,非洲工人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和工作动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世界银行开展的调查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虽然当地的制造业附加值低于其他竞争国家,但单位劳动成本基本处于同等水平。这也就是说,在低端制造业领域,非洲国家完全具有全球性的市场竞争力。

  神话2:放宽管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既然非洲有着低工资优势,那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什么没有转移到那里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洲国家繁琐的监管程序阻碍了产业发展。按照这种观点,只要非洲国家大笔一挥,减少繁琐程序,降低开办企业的时间和成本,非洲经济就会实现转型。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的调查显示,非洲企业竞争力低,主要问题出在电力供应和贸易物流上,与营商环境是否宽松并无太大关系。

  神话3:小企业是非洲的“工作创造者”

  在非洲,中小企业是发展援助专项贷款的主要受益者。为什么?因为它们被普遍认为是“工作创造者”。按照欧盟的说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小企业的扩张……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同时也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这种观点不仅在低收入国家盛行,在经合组织国家内部也非常流行。

  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最新研究,这种观点不仅在发达经济体站不住脚,在非洲国家同样站不住脚。事实上,真正的“工作创造者”是成长型企业。在非洲,尽管小企业雇佣的工人数量超过大企业,但它们倒闭的机率也更高。另据UNU-WIDER的数据,如果将小企业的超低存活率考虑在内,那么大企业和小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几乎是对等的。

  在制造业领域,非洲企业完全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但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制度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束缚。政府及援助机构需要认识到,商业人士在辨别机遇和挑战方面优于政策制定者,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紧密合作,制定更为有效的公共政策。

  基础设施的缺乏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国际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弥合非洲基础设施的缺口,尤其是在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方面。

  随着非洲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作技能的缺乏将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非洲国家应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纳入工作重点,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青年人才。

  在企业扶持方面,公共政策不仅要关注中小企业,更要向成长型企业倾斜,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工作创造者”。

  非洲的工业化道路漫长而曲折,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首要一点,非洲政府及援助机构要打破先前的神话,在现实基础上谋求发展。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7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