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一、乌干达渔业发展现状 (一)渔业自然环境 乌国土面积24.1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28%,是非洲水面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乌地处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m,大小自然湖泊有160多个,河流众多,素有东非“高原水乡”美誉。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侯,全年平均温度22C左右,每天平均日照时间为8小时,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1500mm。乌水域辽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二)渔业发展概况 乌鱼类品种丰富,自然水域有500多种鱼类,主要商业品种有尼罗鲈鱼、非洲鲫鱼(罗非鱼)、白鲢、脂鲤、新波魚、虎鱼等。渔业以传统捕捞方式为主,作业区域集中在维多利亚湖、阿尔伯特湖、基奥加湖、爱德华湖和乔治湖等五大湖。2010/11财年乌捕鱼量达47.5万吨,其中维多利亚湖捕鱼量约占60%。捕获的鲜鱼约60%进入工厂加工成冷冻鱼片出口国际市场,20%利用传统的熏、腌、炸、晒的方式加工后供应地区市场,少量鱼在初级加工后被用于提炼鱼油或饲料添加剂。尼罗鲈鱼的鱼鳔晒干后出口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 (三)渔业经济地位重要 2010/11财年,乌渔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2.8%,占农业GDP的13.3%,约120万人从事渔业直接相关的行业,全国近530万人以渔业为生。在最近10年,鱼和鱼类产品出口成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创汇产品,出口金额由1991的530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0亿美元(2005年出口1.44亿美元,为历年来最高),主要市场为欧盟、美国和中东。 (四)淡水养殖发展历程 乌最早于1953年引入淡水养殖,并在坎江锡建立淡水养殖实验站进行科研、育苗,并向农民分发鱼苗,养殖品种最初有非洲鲫鱼(罗非鱼)、鲶鱼,并逐渐引进镜锂、草鱼、黑鲈和小龙虾等。但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局不稳和管理不善,绝大数鱼塘被废弃,1986年淡水养鱼产量仅30吨。之后淡水养殖逐渐恢复,1992年产量增长到400-600吨,2004年增长到4000吨,2009年为3万吨。目前,乌全国现有2500个鱼塘,750多个网箱。 二、渔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传统渔业资源锐减 维多利亚湖是乌最大的产鱼基地,乌境内湖面3.07万平方公里。据估计可持续的捕捞量每年最多为30万吨,2005年产量曾达33万吨,之后逐年下降。由于非法捕捞幼鱼和环境污染,自然水域的鱼类数量急剧下降。据乌干达国家水产研究所(NaFiRRI)声学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维多利亚湖尼罗鲈鱼生物量超过50万吨,2008年下降到约40万吨。NaFiRRI对维多利亚湖沿湖渔村捕鱼量的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产量比2005年下降约23%。 (二)渔业监管难以到位 乌干达农业部渔业资源司是自然水域渔业资源的监管部门,负责捕捞作业的规章制定、牌照发放和监管。各地区政府设有相应的渔业官员协助工作。尽管乌政府对不同湖泊使用渔具和捕捞许可都有专门规定,但渔农仍大量使用小于10目的渔网非法捕捞小鱼,在临近湖岸两公里以内区域使用挂满大小鱼钩的长线捕捞尼罗鲈鱼。仅2010/11财年,乌政府查获的非法渔网就高达5900张。 (三)淡水养殖水平落后 近些年来,随着商业企业和研究机构进入水库、池塘、网箱等水产养殖领域,淡水鱼养殖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讲,乌水产养殖水平比较落后,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很少,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缺乏,种苗和饲料生产能力较低,鱼苗运输装备和技术较差,资金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淡水养殖规模尚不能弥补自然水域渔业资源下降的缺口。以乌目前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水面的难度较大,亟需引入外资为水产发展注入活力。 三、中乌开展渔业合作的建议 乌干达年人均鱼产品消费量为8.3公斤,不足世界人均年消费量17公斤的一半,仅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年人均消费25公斤水产品的标准的1/3。鱼产品作为一项重要蛋白质和出口创汇来源,渔业发展对乌社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乌农业部提出了2016年全国鱼产量增产30万吨的目标,其中淡水养殖规模提高到年产20万吨。依托我援建的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我可在鱼苗繁育、饲料加工、淡水养殖领域与乌开展合作。建议如下: (一)推广实用养殖技术 在三年技术合作期内,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肩负着人员培训、技术示范和推广的职能。通过中国政府扶持及与乌方合作,示范中心按照中乌双方既定的合作目标,为乌技术人员和渔农提供技术培训、示范和指导,使其掌握鱼苗繁殖、池塘和网箱养殖等技术。通过技术外溢使更多的渔农从中获益,从而加快乌水产养殖发展进程,为示范中心承办企业在乌商业化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二)合理开发水域资源 据乌农业部水产专家分析,若水面全部得到合理开发,每年鱼产量(食用鱼、饲料用鱼和工业用鱼)可提高至100万吨。乌人工养殖主要为池塘养殖和小规模的网箱养殖,大量水域资源尚未有效的开发利用。维多利亚湖湖湾适合进行网箱养殖和湖湾围栏养殖,可使鱼产量从0.0011kg/m2提高到0.33kg/m2。尼罗河水温和水质与维多利亚湖相似,在乌境内落差四百米,形成许多瀑布,适合流水养殖。此外,诸多湿地也可用来进行鱼类养殖。若这些水域得到合理开发,可极大提高乌淡水养殖鱼类产量。 (三)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我企业可利用资金、技术、设备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公司+渔农”的合作模式,与当地企业和渔农建立水产养殖和加工联盟。我企业可与渔农签订产、供、销合同,采用抵押担保或赊销方式提供渔农苗种和饲料,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形成规模化养殖格局。我企业经营集中在鱼苗繁殖、饲料加工、技术服务和鱼产品加工领域,带动当地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规模,形成互利合作和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首发子站:驻乌干达经商参处子站)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