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3日电(记者于嘉 王春燕 齐洪斌)清晨,看到窗外被夜间降雪覆盖的庭院和道路,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民乐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居民、83岁的马永拿起手机,拨通了几个邻居的电话,让大家相互转告:做好保暖措施后,量力而行清扫积雪。 “我们住在幸福院,每家的房子都挨着,像扫雪这样的事情能一起做,谁有困难大家都帮忙解决,还有村干部帮助,日子过得很舒心。”曾当过多年村支书、威望较高的马永说。 马永居住的“互助养老幸福院”专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服务难题而建设启用,其间居民都是60岁以上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农村留守老人。他们每户免费居住一套30平方米的小型住房,并享受文化活动、医疗卫生、便民超市等公共设施。 当前,中国城乡养老负担日益加大,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化和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数量多。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2015年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21亿。而在广大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空巢、独居老人逐年增加,其养老问题亟待破解。 近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互助养老、农村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各种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在北京,由民政部门批准、民间投资兴办的“北京爱心互助养老中心”2012年启动,让一些空巢老人过上了“离亲不离情,享乐家门口”的晚年生活。湖北则逐步扩大农村互助式养老试点,探索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农村互助养老是介于纯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既有敬老院等社会化养老的特征,又符合传统家庭养老习俗,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符合中国国情。 化德县是传统农牧业大县,近年来,大量青壮年为改善生活条件而脱离单纯的农牧业生产,选择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现在,这个县85%以上的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逐年增加,他们大多家庭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得不到照料,精神慰藉缺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化德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郭建斌介绍说,针对分散养老成本高、管理服务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化德县从2009年起探索用相对集中的互助养老方式,整合民政、扶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财政一事一议等资金,因地制宜扶持“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 目前,全县已建成28所互助幸福院,解决了近3000户、5000多名无生产能力、有生活能力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 但一些负责设施维护、日常管理的乡村干部指出,随着农村独居老人数量增多,对互助养老设施需求也越来越大,依靠县里财政投入和社会力量支持还不够,因此在互助养老设施规模扩大和后续维护等方面存在一定资金缺口。 “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政策,通过促进乡镇和村集体实体经济发展等渠道,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和推广拓宽资金来源,提供更多保障。”一名村干部说。(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