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每周六,80后傈僳族大男孩张晓东都带着网友捐赠的物品来到云南怒江福贡县马吉米村。周末两天的行程很满:查看蜜蜂养殖情况并收割蜂蜜、为马吉米村小学生发放网友捐赠的奖学金和军大衣…… 马吉米村全村715人,分布在10个村民小组,最远的木克基小组只有4户人,离村委会所在地却足有10公里,坐3公里车,过一座桥,再爬3个小时悬崖山路。 网络汇聚爱心的力量 2007年,工作了8年的张晓东放弃县财政局的工作,主动申请到马吉米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原本一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他连着干5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这个傈僳族小山村。从此,爬陡坡、过溜索、睡山洞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张晓东的父亲10岁时成为孤儿,马吉米村村民的接济抚育了父亲的成长。小时候,张晓东常跟父亲回到这里,善良的人和破败的生活环境不断冲击着张晓东的心。“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为马吉米的乡亲做好事。” 最初,张晓东用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村民,但微薄的收入用于帮扶群众哪够?他想到了网络。 一部数码相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成了张晓东的扶贫工具。白天记录,晚上回到村委会把一天的见闻整理得图文并茂发到博客上。 没人关注他的博客,他就用最笨的办法——去“踩”名人博客。如今,他的博客点击量已达75万多人次,近40批全国各地的爱心人不远千里来到马吉米村,通过邮寄等方式捐衣捐款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接收到所有的物品和捐款后,他都要一一打电话告之捐助人,并把这些捐助的开支证明记录和公示在博客上,保证每笔捐赠都能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东西怎么发、钱怎么用、给了哪些人,都会留下照片、联系方式,捐赠者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 每逢春节,张晓东会为孩子们燃放烟花、煮汤圆、发放文体用品。张晓东说:“这对于孩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温暖,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下不至于变得麻木,依然保持憧憬美好生活的能力。”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捐助帮一时,马吉米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 为了让中蜂养殖成为马吉米村群众的增收产业,他一个半月内自费往返昆明四次,住50块钱一晚的宾馆,吃7块钱一份的盒饭,拜访农业大学教授,争取项目扶持。 种草果、养蜜蜂,张晓东带着马吉米村村民一步步摸索出了生态农业的路子。仅草果一项,去年马吉米村就收获了80吨,按照一吨800元的市场价,草果一项就能为马吉米村增收64万元,对于绝大多数村民还在“吃低保”的马吉米村来说,算是笔巨款。而这一数字,随着草果进入盛果期,还将成倍增长。 现在,张晓东不再担任马吉米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了,但村里仍为他留着那间房,摆设依旧。不管假期还是周末,马吉米村人仍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张晓东坦言,这几年非常辛苦,没有经费,靠工资和卖蜂蜜筹资;没时间,只能挤出假日,晚上加班到一两点是常事;没车,有时候包车去村庄发放物资不能及时赶到,对村民、对孩子常常“违约”。“有时候也会被质疑,有时候太忙没能第一时间公示捐助情况,网友会在博客上‘询问’,再比如有网友认为我刻意隐瞒自己的公务员身份。”不过张晓东说,“关注慈善的人心地善良,解释清楚反而能赢得更大支持!” 也有过志愿者来到这里,但山高路险,外边来的志愿者很难适应,“待了一个多月吧,就走了。”张晓东说,“福贡经济发展水平低,能养活自己已经不易。”可他却从未想过放弃。“虽然马吉米村的生活还不宽裕,虽然我们的网络扶贫进展也比较缓慢,但给我们10年时间,我们一定会改变!”话语中,张晓东把自己和马吉米村的村民紧紧绑在了一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