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贵阳4月17日电(记者李惊亚)“只要还能爬得起来,就在这里干下去。”72岁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说。他和现年60岁的妻子孙丽娜,放弃在北京安稳的退休生活,来偏远的贵州山区支教已有九年。 夫妇俩现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生活,朱敏才教授学生们英语口语,孙丽娜由于身体不好,已放弃教学,主要负责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 记者看到,他们的宿舍是学校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间,里面放着双人床、书架、课桌和厨具,显得拥挤不堪。房间后的小杂物间里,自来水龙头接上一根橡胶管子,夏天在这里洗澡。 朱敏才是贵州黄平县人,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近40年,退休时是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孙丽娜是北京市最早一批小学英语老师。夫妇俩在坦桑尼亚、尼泊尔、加拿大、利比里亚、毛里求斯等国家生活了17年。 2005年的一天,朱敏才夫妇在电视上看到贵州一个年轻女老师背着孩子讲课,孙丽娜感慨师资稀缺,产生了支教的念头,老伴也大力支持。就这样,这对退休不久的夫妇不顾亲人反对,来到贵州支教。 “我们的支教目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哪里条件艰苦我们就去哪里。”孙丽娜说。九年来,他们先后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和遵义市的偏远小学任教,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是他们支教的第五所小学。 最令他们难忘的,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的一年时光。那里海拔1300多米,村里的尖山小学只有一个代课老师。两间教室不通电,窗户上连窗框都没有。 2008年,朱敏才夫妇来到尖山小学,原来的教师办公室一隔两半,外面是老师办公的地方,里面是他们夫妇的卧室。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夫妇俩一个月下山一次,走三四个小时到城里洗澡、购买生活用品。 也是在那里,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加上营养不良,原本强健的夫妇俩身体严重“透支”。“我去年到北京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我的身体状况都可以办残疾人证了,朱老师身体状况也很差,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孙丽娜说。 “离开学校的那天,孩子们一边哭一边唱着我教给他们的歌,走了四个小时,把我们送到了山下、送上了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孙丽娜眼中有泪:“有这样一群懂事、可爱的孩子,有这样一段终生难忘的回忆,我不后悔。” 上过他们课的山区孩子,学会了唱英语歌、跳舞,从封闭、自卑逐渐走向开朗、自信。 “做参赞夫人很风光,是挺好的,但过这样的生活,我们也很幸福。”孙丽娜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信念。”(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