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中国式浪漫之囧·相亲篇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何悦 吴植 “现在真的是每逢佳节被相亲。”26岁的上海护士李蓓妮告诉记者,在七夕这一天,要赴父母安排的相亲晚餐。这是她今年以来的第六次相亲了。 李蓓妮之前的几次相亲分别是在元旦、春节、情人节、五一劳动节以及端午节。 “现在除了清明节不会被安排去相亲,其他节假日几乎都会去见长辈、亲戚、朋友介绍的各种男生。”小李有些不耐烦。 如今在中国的大都市,忙碌的工作、狭窄的社交圈、巨大的经济压力、期望值与现状的“错位”、男女比例失衡……导致越来越多适婚青年男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促使了“相亲”再度盛行。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奕斐认为,这是婚姻自由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另一种特殊现象。金钱、学历、社会地位等造成的结构性的婚恋难题,让不少“剩男剩女”不得不“每逢佳节被相亲”。 沈奕斐认为,在古代,或是说在一个世纪前,女性的婚恋主动权极小,婚姻还需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为向往突破婚姻的各种不自由,也才会有诗人笔下的节日庙会、赶集时古代“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场景。 李蓓妮也坦承,对这样的相亲,起初是“纠结”,现在是“逆来顺受”了。她解释说:“平时每天都是医院和家两点一线,除了同事,几乎和社会没有接触,长辈都忠告我,再不相亲就晚了,我也就同意了,好歹多见几个也挺好的。”李蓓妮有些无奈。 在吉林省会长春市,25岁的李婧是被妈妈“连拽带求”带到牡丹园相亲的。在这里每周六上午市民们都会在自发组织一场“公园相亲会”。相亲会的主角是年过半百的人父人母。“我妈总爱帮我瞎操心,我喜欢的我妈嫌人物质条件不好,我妈觉得条件好的,我又觉得没有感觉。”李婧觉得有点尴尬。 “我担心自己的闺女被耽误给‘剩’下了。既然相亲,干嘛不给她找条件更好一点的,让她婚姻生活没有经济压力?”李婧妈妈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里男方家长多半看中女孩的长相、学历,女方家长对男方的标准都是要有房,工作稳定。 “每一个剩男剩女背后都有比他们更焦急的父母。”婚恋学者赵思博表示,80后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面对婚姻大事,父母们便习惯于插手介入。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焦虑阶段,每个人的在内心深处都有不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分析说,所谓“剩”这个概念,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内心的焦虑。 父辈的传统家庭婚恋观难免与更加崇尚个性年轻一代有所“碰撞”。一些年轻人并不排斥父母代相亲,但频繁相亲让他们疲于应对。在长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姚沅江今年28岁,月薪不到4000元。去年一年,他在家人朋友的介绍下频繁相亲20多次,光相亲吃饭看电影就花了一万多块钱。 “现在年轻人谈婚论嫁都比较现实。”在武汉一家出版社当编辑小金坦言。长相可爱、性格活泼的她自认为条件还不错,所以的确有点挑剔。 小金也非常着急,经常托亲朋好友帮忙介绍对象。但从接触过的几个男生来看,物质条件较好的往往年纪稍大,缺乏“时尚感”;有“时尚感”的男生却不能给她“安全感”。 近年来,在武汉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甚至某大型购物中心里,都开辟了征婚角。小金曾去解放公园征婚角的无数征婚条中寻找缘分。她记得那些“蹲守”征婚角的父母都是问:什么单位的?是不是独生子女?小金说,没想到在征婚角里连个真人都难得见到,而有些父母辈的问题又太直接,让人觉得尴尬。 “不论多么心急,也不能草率为了结婚而结婚。”马上要满28岁的她说,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七夕仍宅在家里看美剧,继续做“剩女”。 而姚沅江现在更倾向于网络相亲。“我注册了好几个相亲网站,感觉不错的就加了QQ,继续聊天。网上交友可以让我认识更多女孩,还省时省钱。”(参与采写:姜玮清)(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