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述评:改革是新兴市场的共同任务

2013-8-1 02:10| 发布者: 还是那片枫叶| 查看: 491| 评论: 0|原作者: 还是那片枫叶

摘要: 在全球经济总体减速情况下,新兴市场已难重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增速。造成这种经济结构性减速的根本原因是既有发展模式 ...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述评:改革是新兴市场的共同任务

    新华社记者金旼旼 韩墨

    在全球经济总体减速情况下,新兴市场已难重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增速。造成这种经济结构性减速的根本原因是既有发展模式已被透支。要获得新一轮增长,新兴市场必须推出大胆改革措施。

    过去十年是新兴市场辉煌的十年,特别在金融危机时期,新兴市场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主要贡献。如今,虽然新兴市场依然享有比发达经济更高的增速,但增速较之前已大幅回落,且其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增速也开始趋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显示,从2003年至2011年,新兴市场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每年增加超过1个百分点,2009年时甚至增加了1.5个百分点,而到2012年增幅已放缓至不足1个百分点。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1.1%、9.6%、8.1%和5.4%。而今年,据IMF估计,四国经济增速将分别降至7.8%、5.6%、2.5%和2.5%。

    应当说,新兴市场过去十年的辉煌有着诸多特殊原因:以贸易自由化为代表的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国际产业结构;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前享受了一个“大稳健”增长期,国际贸易量激增;新兴市场普遍享受着巨大的人口和资源红利。

    但如今,部分有利因素已难以为继:贸易自由化遭遇瓶颈,过去十年并未能有新的重大贸易自由化举措出台,美国目前力推的两大贸易谈判也均无主要新兴市场参与;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乏力导致需求下降;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以及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导致部分新兴市场发展已难以单纯依赖资源财富。

    因此,这一轮新兴市场的经济减速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是结构性的。经济减速归根结底是因为既有发展模式已很难再有进一步拓展空间。要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新兴市场必须拿出勇气出台更多改革措施,以制度改革来释放新的红利。

    主要新兴市场发展情况不同,需要处理的矛盾各异,但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是,不能再把先前的高增长视为理所当然,必须通过新的、甚至伴随痛苦的改革重新释放经济潜力,促进资本有效配置、改革劳动力市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否则新兴市场的经济光环可能逐渐消退,甚至存在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金砖国家中,巴西的快速衰落应引起警惕。2010年巴西经济增速高达7.5%,2011年骤降至2.7%,2012年更降至0.9%,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仅0.6%。

    过去十年,资源价格高企带来的高利润令巴西失去了解决结构性问题的紧迫感。投资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增长点单一、日趋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使巴西经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沦为“泥足巨人”。

    而先前经济发展势头不如巴西的另一个拉美国家墨西哥,经济改革却正如火如荼展开:改革教育体系,激活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增强在电信、传媒和银行领域的竞争,墨政府还计划推进国有能源部门的改革。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被良好执行,墨西哥将有能力挑战巴西现有的地区地位。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的一份研究表明,1950年以来的六个十年间,全球仅有三分之一的新兴经济体可以在一个十年间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速,只有四分之一的新兴经济体可以在两个十年保持这一增速,只有十分之一可以在三个十年保持这一增速。

    由此可见,要想长时间保持稳步增长不易。如今,在全球经济减速情况下,新兴市场的改革压力显得更加紧迫。谁能尽快摆脱掣肘、落实结构性改革,谁才能确保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有一席之地。(完)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18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