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任海军
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中,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制造出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单细胞细菌一事位居前列。《科学》杂志认为,这项研究向人为创造简单生命迈出关键一步。不过,人造生命的应用前景固然广阔,其双刃剑效应也绝不可忽视。
单纯从科学角度看,文特尔等人的研究的确算得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尽管能否称得上首个人造生命仍然众说纷纭。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埃布赖特认为,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带有预定特性的细胞。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中心主任戴维·马格努斯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经济学人》杂志也曾在2010年5月的一篇封面文章中指出,将来有一天,新的细菌、动物或者植物等生命体将在电脑上设计,最后被人类制造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创造生命的举动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更能证明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
不过,一些科学家的评价比较谨慎,认为文特尔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现有的細胞,并未跨越“无中生有、创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认为合成的单细胞细菌代表一种人造生命形式的诞生,它只是一个带有人造基因组的生物体,而非人造生物体。印度著名遗传学家巴尔加瓦也认为,文特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充其量只能算是多位点基因工程”。
从伦理和道德角度看,文特尔等人的研究争议更大。牛津大学应用伦理学教授朱利安·瑟武列斯库说:“文特尔正在打开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道大门,也许能窥探到人类的命运。他正在走向神的角色:创造出不可能自然出现的人造生命。这种可能性仍属于遥远的未来,但却真实存在。不过其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克隆、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操控生命是否正确的问题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争论从未停息。对待人造生命,在看到其巨大应用前景时,有必要时刻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人造生命技术能应用于许多领域,造福于人类。例如,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制造更好的药物、培育新型农作物并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但这种技术若被滥用,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恐怖分子或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是否会利用它造出某种怪物?如何控制这些会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如何控制好这把双刃剑,无疑是各国决策者将面对的一道难题。(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