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希 李云路
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会必然地带来快速的经济增长,许多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反而慢于资源相对稀缺的地方,这一经济学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
北京的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力度,从非洲实际出发转移适用技术,同时积极参与非洲资源开发,有利于将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打破“富饶而贫困”这一发展悖论。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发表的《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大幅增长到93.3亿美元,广泛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采矿、金融、制造、建筑、旅游、农林牧渔业等领域。
“中非双方在投资方面的契合度很高。”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今年发布的一项报告在展望中非经贸合作前景时分析说,非洲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能源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投资需求,而中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金融体系健全,具备了进一步扩大对非投资的条件。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引用世界银行的数据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每年需要花费930亿美元用于改善电网、公路、铁路和下水道,但目前这些国家只花费不到一半。
白皮书说,中国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此不断加大对非融资力度。
2010年至2012年,中国计划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中国金融机构专门用于支持国内企业对非投资的中非发展基金,成立3年来已决策投资30多个项目,未来基金将逐步扩大到50亿美元。
2010年,由中非发展基金和中国武汉钢铁集团共同参与开发的邦州铁矿项目在利比里亚正式启动。该矿此前曾由于利内战被废弃20多年,此次项目重启涉及矿山开发、水电站建设、铁路和港口修复,被当地人评价为“再次点燃了邦州人民心中长期黯淡的希望之火”。
在非洲最大产铜国赞比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与中国中南大学合作开发出了适应赞矿山特点的生物冶金技术,将铜浸出率提高20%。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泺表示,无论是资源领域还是制造业,中国企业的投资,拓展了非洲发展的资金来源,提升了资源价值,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资本可以从海外吸引,技术可以加快转移,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中,人力资源“短板”该如何解补上?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农牧渔业、科技等20多个领域。
王泺说,尽管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国际化经营仍受到非洲人才匮乏的制约,但中国在非企业正坚定迈出“本土化”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末中国对非投资合作企业直接雇佣当地员工30万人;截至2008年底,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在非洲雇佣当地员工超过11万人次;华为等公司在非洲员工本地化率超过60%。
中非经贸合作继续提升质量和水平首先需要保持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国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说,未来中非经贸合作将向非洲国家需求旺盛的金融、商贸流通、服务贸易等领域不断拓展。
她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加大举措,“照顾非方新的关切,也顾及中非关系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变化”。(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