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国际年终报道·特稿)2010,当灾难突然降临
新华社记者唐昀
灾难消失吧,再也不要降临——人类不倦地这样祈祷……
但当2010年最后几页日历即将撕去,回头看,一年到“尾”,令全世界动容的灾难,竟然频繁发生。
不相信眼泪的灾难,是人类的生存“教官”。如果人类注定在灾难中前行,就必须向灾难“学习”,想方设法让眼泪流得少一些、再少一些。
回顾,是为了反思。
极端气候逞威 恶性循环堪忧
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顷刻间,首都太子港房倒屋塌,连总统府也只剩下断壁残垣;全国近900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一受灾;基础设施陷于瘫痪……
这是海地200年不遇的强震,准确死亡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目前大致的估计是20万至30万人遇难,与2004年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相当。
这只是2010年登上各国报纸的第一场灾难。
紧接着,2月智利强震,4月波兰总统坠机、冰岛火山喷发、中国玉树地震、美国原油泄漏,5月利比亚、印度重大空难,7月俄罗斯森林火灾、巴基斯坦特大洪水,8月印控克什米尔列城和中国舟曲泥石流灾害,10月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火山喷发,11月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山火、柬埔寨送水节踩踏惨剧……
瑞士再保险公司11月估计,今年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约为2220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该公司估计海地地震致死约22.2万人,并据此估计全球今年共有近26万人在灾难中丧生,为1976年以来最高。
除震灾外,今年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灾难,较往年明显增多。
今夏的俄罗斯森林大火,缘于130年来从未有过的干旱和高温天气,连西伯利亚都达到了37摄氏度。高温引发近3万起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可能使俄罗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减少1个百分点。
巴基斯坦7月下旬开始的“历史上最严重洪灾”起因是强降雨。灾情最严重的开伯尔-普什图省7天降雨量相当于过去10年降雨量总和,印度河水位达到1929年以来最高水平,巴全国近1800人在洪水中死亡,2000多万人受灾,五分之一国土变成泽国。当地媒体说:“洪水3天带来的破坏,远超塔利班与政府军交战3年造成的损失。”
此外,北半球雪灾、格陵兰岛冰川崩裂、中国南方五省大旱、欧洲和美国东部持续高温、中美洲飓风等,均祸起极端气候。
世界气象组织说,今年以来,全球至少有17个国家发生了极端天气现象;无论从强度、持续时间和地理分布来看,今年都堪比或者超过历史记录中最严重的先例。人道救援组织“乐施会”也报告说,今年前9个月,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灾难已致2.1万人死亡,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一些灾难还引发了各种“后遗症”,或严重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如冰岛火山灰曾使全欧空运一度瘫痪,也殃及世界各地与欧洲的人员和货物往来;或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埋下新一轮灾难的隐患,令人担忧灾难会出现恶性循环。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俄森林大火让莫斯科居民度过一个烟雾弥漫的苦恼夏天,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可接受值的6.6倍。
至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更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事故油井4月爆炸沉海,直到9月才被永久封堵,约440万桶原油流入海洋,不仅影响海岸生态,而且在深海形成油污带,许多物种遭殃,危害至少将持续数十年。
最坚韧的生命 最诚恳的慈悲
铜矿突然崩塌,33名智利矿工躲进了井下700米深处的避难所。他们找到10罐金枪鱼罐头等少得可怜的食物,由“头儿”乌尔苏亚严格分配:每个人每48小时只能分到“矿泉水瓶盖那么大”的一份鱼肉、半块饼干和半杯牛奶,并且在所有人都拿到食物之前,“任何人不得动嘴先吃”。
在黑暗的巷道里,他们用汽车蓄电池为头灯充电,挖简易水槽引来地下水。他们各司其职,有人记录日志,有人清理碎石,有人为大家体检,有人讲笑话解闷……17天后,一根细小的钻头从石壁冒了出来;69天后,他们回到地面,全球为他们鼓掌欢呼。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命既显露出脆弱的一面,也迸发出坚韧的光辉;而各地、各国与全球的八方驰援,使灾区人们在承受灾难痛苦的同时,也体会到心灵的真诚与关爱。
4月14日,中国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20万人受灾。当天,驻地官兵1000多人立即开始抢救被埋人员;次日,抵达玉树参加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便达到一万人;医生、救援专家、志愿者也从各地纷纷赶来;举国上下,成千上万的人慷慨解囊,连乞讨的老人也向捐款箱里塞进100多元……
玉树救援进展堪称“神速”。震后24小时内,灾区交通、通信基本恢复;48小时内,供电问题基本解决,数万群众住进帐篷;72小时内,1.7万余人成功获救,1000多名重伤员被转移到外地医院接受治疗……
政府倾全国之力,沉着指挥,高效救援,这是一个国家对其国民生命最根本的尊重和承担;而灾区之外的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哪怕是俯首祈祷,默默关注,也表现出人类共同的悲悯之心。
这种情感,在全球化时代,早已超越了国界。一地、一国重大灾难的突然降临,总会令整个地球村的村民为之动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海地强震发生后,联合国立即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紧急援助,数千名维和士兵及警察在太子港维持秩序;世界粮食计划署在灾后数小时内就展开紧急行动,从周边国家调运物资救济灾民;世界银行在地震次日宣布,提供一亿美元帮助海地灾后重建。据统计,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向海地伸出了援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国际社会(对海地地震救援)的广泛响应,是这一让人心碎的事件中最振奋人心的部分。”
巨大历史灾难 呼唤历史进步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对灾难的反思,让人们真诚地省视过去,面对未来。不向已经发生的灾难学习,就意味着未来将承受更多灾难的打击。
天灾往往因人祸而加剧。洪涝、干旱、高温、地质灾害……概莫如此。以眼前利益透支未来平安,注定是一场输不起的赌博。尊重自然,与自然为友,方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当灾难突然来临,“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应当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应对法则。
大灾未必一定造成大难,高水平的防灾减灾机制可以帮助人类“不立于危墙之下”。新西兰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采用世界一流的隔震减震技术,对公民自救、互救知识普及不遗余力,从中央到地方,救援机制相当完备。9月,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遭遇里氏7.1级强震,“零死亡”的奇迹令全世界为之惊喜。
相形之下,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海地,无心也无力打造防灾减灾保护网。强震之后,国家陷入“近代史上最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直至年底,首都及周边仍有100多万地震灾民住在露天帐蓬里,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恢复和重建,导致霍乱疫情肆虐全国,社会因此更加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灾难发生之后,能否科学施救,也对减轻人类受“难”程度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智利矿难发生在700米深的井下,矿工们之所以被困69天后全部安全升井,与救援行动讲究科学方法密切相关。从多国专家联合制定3套挖掘方案到考虑周密的升井计划,从铁锤式钻井机选择到“胶囊”救生舱设计,从“太空内衣” 到抗抑郁药,一切如“外科手术般精准”。美国《华尔街日报》说:“智利救援公式是:75%的科学加上25%的奇迹。”
灾难过后,很多人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智利矿工佩纳在井下给妻子写信说:“离开这里后,我要做一个更好的人,给予别人更多的爱。”
“死而后生”,灾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教会人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勇于担当。但愿所有重生的心灵,都不会因失去亲人和家园而荒芜;但愿所有灾难的发生,都能使人类引以为戒,不致“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完)
相关信息:2010年全球重大事故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国际年终报道·链接)背景资料:2010年全球重大事故
新华社记者顾德伟
2010年的人类社会,重大事故接连不断。以下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事故。
埃塞俄比亚一客机在黎巴嫩坠海
1月25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型客机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坠入地中海海域。机上8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因飞机失事身亡
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坠毁,共有96人遇难。机上除波兰总统夫妇外,还有波兰总统办公厅主任、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国家银行行长等多名政府高官和波兰大主教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美国发生原油泄漏事故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并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利比亚一客机在的黎波里坠毁
5月12日,利比亚非洲航空公司一架客机由南非约翰内斯堡飞抵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在降落过程中突然坠毁。机上93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中,只有一名荷兰籍男童幸存。
印度发生重大空难
5月22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从迪拜起飞的波音737型客机在印度西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门格洛尔机场降落时失事,造成158人遇难。失事时,机上载有166人,包括儿童和婴儿。
印度列车在西孟加拉邦发生脱轨事故
5月28日,印度一列快速客运列车在西孟加拉邦发生脱轨事故,13节车厢脱轨,数节倒在相邻铁轨上的车厢被驶来的一辆货运列车撞击,造成至少148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孟加拉国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6月3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栋居民楼发生严重火灾,火势随后蔓延到周围9座居民楼。火灾造成119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刚果(金)发生油罐车爆炸事故
7月2日,在刚果(金)东部南基伍省乌维拉市附近的一个村庄,一辆油罐车因交通事故发生侧翻。当地居民哄抢泄漏的汽油时发生爆炸,造成24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巴基斯坦发生重大空难
7月28日,一架载有15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空客A321客机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北部的默尔加拉山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柬埔寨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11月22日,柬埔寨送水节期间,首都金边钻石岛钻石桥上发生严重踩踏事件,造成353人死亡,393人受伤。(完)
|
从小我到大我——灾难凝聚公民意识 2010年12月21日 09:18:39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国际年终报道·点评)从小我到大我——灾难凝聚公民意识
新华社记者刘莹
2010年,灾难格外密集。海地、智利强震房倒屋塌,掩埋了生命;冰岛、印尼火山烟灰弥漫,黯淡了天空;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满身油污的海鸟哀鸣着死去;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火光冲天,焦黑的林木哀悼着逝去的浪漫……
灾难中,生命那么容易消失,家园那么容易毁灭,但也正是这样残酷的灾难,凝聚和淬炼了从小我到大我、从小爱到大爱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智利矿难井下700米深处33张刚强的脸庞,是中国舟曲泥石流里母亲托举孩子8个多小时坚毅的眼神……
在长达69天的井下生活中,智利矿工团结自救,坚守着人的尊严和生的信念,34岁矿工佩纳坚持每天在黑暗的巷道里奔跑10公里,获救后还飞到纽约参加了马拉松比赛。
舟曲年轻母亲杨露梅,在泥石流中拼命托起4岁半儿子,任凭泥浆碎石击打冲裹,始终咬紧牙关不肯放弃,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孩子和母亲都活了下来,而母亲雕塑般托举孩子的姿势,也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公民意识,是地球村公民的集体行动,是全球化时代超越国界的温暖……
在劫后余生的海地,绘有各色国旗的救援飞机频繁起降;红十字会等救援机构展开紧急行动。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洪灾袭击后,中国第一时间援手相助,联合国为巴基斯坦募捐20亿美元,是迄今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一笔救灾资金。
从争取一己之生存的小我、小爱,到为他人、为国家、为世界贡献心力的大我、大爱,公民意识在灾难中得到凝聚、淬炼和升华,劫后余生的人们、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因付出和获得爱的力量,因为“人”字结构的相互支撑,而感受到生的美好、生的希望。
自省自己的公民责任,觉知自己的公民地位,进而肩负起对社会、国家和世界的一份义务和责任,灾难因此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而承受灾难之恸的人们,也因此心存一缕明光。(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