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中国海外并购持续火热需防“消化不良”

2011-1-28 08:48| 发布者: 还是那片枫叶| 查看: 864| 评论: 0

摘要: 中国企业正在从以往资产被收购的角色逐渐变成主要的资产收购方。有关研究机构近日出炉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论是从完成案例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 ...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中国企业正在从以往资产被收购的角色逐渐变成主要的资产收购方。有关研究机构近日出炉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论是从完成案例数量还是交易金额都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


北京分析人士指出,海外并购也要量力而行,防止盲目并购导致的“消化不良”和“元气大伤”。


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去年中国企业共完成海外并购57起,同比增长50%,披露的并购金额131.95亿美元。


“两大因素促成去年乃至近两年中国海外并购的活跃。”中国对外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让那些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一定优势的海外公司急于寻找资金注入,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值恢复增长阶段,对于资源性及高新技术性收购,国家采取鼓励政策。


资产交割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并购交易的结束,后续的整合重组才是对并购方的考验。如何有效整合已经并购的企业使其最大限度产生经济效益,才是一个企业实施并购的最终目的。


“海外并购有很大风险,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都要量力而行。当心盲目收购导致‘消化不良’和‘元气大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万军说。


他建议,所有有计划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可从并购成本、并购资金来源及并购后的整合等方面慎重考虑,三思抉择。


观察人士注意到,大型国有企业无论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都有雄厚实力,成为海外并购的主力,其对国家获得短缺资源和关键技术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出于对所谓的国家经济安全考量,越来越多的国企因在海外并购中遭遇“政治壁垒”和“哄抬价格”而失败。


譬如2009年中铝购并力拓遭其毁约,是因为澳大利亚政府和民间对国家战略和安全的担心告终;2007年中海油从收购美国中小型石油公司优尼科退出,主要原因也是美国政府从中干预。


万军认为,在大型国企拓展海外市场被狙击的可能性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一方面,国字头企业要更加注意企业的商业形象,熟悉并尊重对方国家文化和习俗,研习并遵守对方国家法律,争取在并购谈判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也要更侧重于对民营企业的扶植力度。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始自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首钢总公司以1.2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全部资产。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之后,金融机构也加入到海外并购之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金融机构海外并购步伐放慢,大型能源和矿业企业加大了海外资源市场开发力度。


在长期跟踪研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的基础上,张汉亚总结了近几年中国海外并购的特点:满足国内对能源和自然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获得技术以及谋求潜在资本收益;通过并购获得海外销售渠道。


“目前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最好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几年海外并购的增长不会太大。”张汉亚说。(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今 日 新 闻
    华 发 本 周 热 点 新 闻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5 08: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