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题:沿着复兴之路奋勇前进——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新华社记者 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世纪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孙中山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犹如江河决堤,咆哮奔腾,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亿万华夏儿女振兴中华的伟业,从此开始,并发展壮大。 作为辛亥革命未竟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东方觉醒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凌晨。 武昌城东南胡广总督署东辕门外,三名立誓要推翻朝廷的革命党人遭处决。 清政府派人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武昌城内风声鹤唳,人心大乱。 这天傍晚,是革命党人商定“起事”的时间。黄昏时分,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发出的一声枪响,划破历史长空。 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全城。这一后来被称为辛亥首义的武昌起义,吹响了埋葬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号角。 随后一个多月,全国各省纷纷相应。 12月25日,14省军政府代表齐聚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召开成立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当时亚洲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辛亥革命给这个古老国度带来的巨变,无远弗届,光照千秋。”近代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海鹏说。 穿过百年历史烟云,依稀可以听到古老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痛苦呻吟—— “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呜呼惨哉!”这是孙中山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对清政府黑暗统治的声声控诉,也是倾巢之下定无完卵、四万万生灵遭涂炭的凿凿写照。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国家衰败和民族危亡,广大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求索抗争,他们向往苦难的祖国,能同欧美国家“并驾而齐驱”。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行。提出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期望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主张君主立宪的维新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探求过程中,很多人逐渐认识到,要想实现民富国强,只能采取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张海鹏说。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次把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作为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1895年2月,香港兴中会成立,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8月,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统一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在此期间,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一刻也没有停止。从1895年夭折的第一次广州起义算起,到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辈领导的革命组织,先后发动10余次起义。其他革命组织如自立军、光复会等也多次发动起义。虽最终失败,但革命党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天动地、气壮山河。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必然。1911年的清政府风雨飘摇,3月27日发生广州黄花岗起义,5月发生湘鄂川粤4省保路运动,革命的干柴早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就。武汉城头的那声枪响,最终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黄小同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君为臣纲”的观念根深蒂固。“摆脱如此沉重的思想束缚,提出以民主共和这一‘大逆不道’的政治制度代替君主专制,勇气何其可嘉,难度可想而知。孙中山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大旗,并最终推翻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张海鹏说。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张海鹏认为,辛亥革命的准备、发生和后续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道路打开了新视野。尤其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经过维新与保守、革命与保皇的激烈较量,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正因如此,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终归昙花一现。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始,即发布“剪辫通令”,强行剪去男子头上的辫子。妇女解放运动不但革除了缠足等陋习,也使得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大胆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与此同时,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种思想广泛兴起,并在碰撞中迅速普及,推动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无怪乎,列宁在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曾一言以蔽之:“东方的觉醒”。 薪火相传 江苏常州,瞿秋白故居。 展厅橱窗内,一个已经泛黄的白色灯笼,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上面醒目地写着两个大字——“国丧”。 时针拨回到1911年。当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至常州,12岁的瞿秋白剪下自己的辫子,拎着它欢跃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但如此快乐的心情,并未持续太久。 转瞬之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窃取。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列强掠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残酷的现实破灭了共和的梦想。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努力,次第挫败。 1912年的“双十节”这一天,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瞿秋白在门前挂出了那盏写有“国丧”的白灯笼,以示心中的悲愤。 苦闷与彷徨,折磨着少年时期的瞿秋白,也困扰着苦苦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之路的先进分子。 然而,辛亥革命打开进步的闸门后,历史的洪流已不可阻挡。一场更加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像一声惊雷,震惊了世界,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犹如一道刺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中国,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条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会长金冲及说。 就是在这一时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李大钊、朱德、董必武、吴玉章等,以及受到辛亥革命深刻影响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纷纷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这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曾参加辛亥革命的林伯渠这样描述当年的思想历程。 据资料统计,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直接或间接参与辛亥革命的约占1/3。其中,出身于同盟会会员的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1921年,辛亥革命后第10个年头,一个夏天的夜晚。 在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会员李书城在上海的寓所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悄然召开。那时,全国虽然只有50多名党员,然而这一火种却燃起燎原烈焰,成为改变中国命运、引领中国走向富强的中坚。 站在百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人们不禁追问,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人民最终选择的是中国共产党?答案,需要从历史中寻找。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看来,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前史。“这场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留下或提出事关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如此解读。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屡经挫折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于1924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共合作,让人们依稀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反动派的背弃,使这一希望再次破灭。 就这样,中国共产党人独自肩负起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此为己任,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领导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站了起来。 ——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了起来。 历史在百年风雨中留下自己的脚印,一步一步,清晰可辨。 “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之间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当今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为实现无数革命先烈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说。 1911年至2011年。百年风雨兼程,百年薪火相传。 2011年,初夏时节。一尊近20米高的孙中山铜像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竖起。 不远处,是塔吊如林、巨轮如梭的唐山港。从最初的京唐港到如今的曹妃甸港,吞吐量增速持续位居全国首位的唐山港,正朝着孙中山的“北方大港”梦想一步步迈进。 90多年前,孙中山在一部名为《建国方略》的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和远景规划—— 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个国际性大港口;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100万英里的公路;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 90多年后,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孙中山规划的蓝图,一个个变成现实。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载人航天……华夏大地出现越来越多巨变。 “在邓小平先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社会发展前所未有地越来越好,已经实现并升华了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设想。”孙中山曾侄孙、全国政协委员孙必达深有感触地说。 朱佳木认为,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由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和解决了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担当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不仅把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继承了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扎实地向前推进。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章程》中如是写道。从此,“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在中华民族每个人乃至全世界华人心中激荡了一个多世纪,成为团结炎黄子孙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梦想而奋斗的“集结号”。 在宣传革命的时候,孙中山就不断强调振兴中华的思想。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振兴中华”口号提出后的五六年间,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呼喊。这表明,在当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人心之所向。 在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不断推动下,在“振兴中华”口号提出17年后的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辛亥革命的滚滚浪潮终于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对共和政权的建立踌躇满志,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勾画出前所未有的宏伟蓝图。然而,在当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没有得到巩固和壮大,孙中山以共和振兴中华的革命理想也遭受严重挫折,中国遭列强压迫的命运仍在继续,实业不兴,民生不济,但“振兴中华”这句振聋发聩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鼓励中国人继续为未竟的革命事业奋斗不止。 常年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学家章开沅说,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临终仍不忘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百年前思考的问题,探索的思路,以及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各方面实践,在此后接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还是在沈阳读书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位要好的同学写下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 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赠言珍藏了40年,于1957年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新中国重逢,畅谈中华大地天翻地覆的变化。 正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最艰难的时候,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热血,诠释着“振兴中华”的时代内涵,并引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 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不久前这样评论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们曾付出巨大牺牲。只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梦想的主心骨。历史无可争辩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华民族达到民族振兴伟大目标的中流砥柱和根本保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彻底摆脱了受列强压迫宰割的命运,但国家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中国随后的发展也遭遇到严峻考验,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几乎将中国推向崩溃边缘……直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后,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1981年3月20日晚,中国男子排球队在香港苦战近3小时,在先失两局的绝境下,奇迹般地连扳三局,战胜当时的世界强队南朝鲜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消息传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学生们欢呼雀跃,在校园内外自发聚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是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的情绪释放,是压抑已久的爱国情感的宣泄,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前景的向往和憧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再次成为新时代的民族复兴号角。 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副主任毕雪梅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正努力走向世界,也希望让世界了解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两句口号的提出不仅代表了体育界的目标,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希冀和奋斗方向。 1990年,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谈话时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 邓小平还曾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从1978年到现在,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以自己的方式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继本世纪初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之后,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金属加工机床第一大国,汽车产销量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2010年,中国已有44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武汉市,一百年后的今天,不仅孙中山“以汉阳之大别山麓(龟山)武昌之黄鹄山麓(蛇山)为桥础,架设武汉大铁桥”的构想早已成为现实,到明年底,武汉将有11座建成或在建的长江大桥。在他的《建国方略》中,长江河道整治、三峡工程建设、开挖穿江隧道等等曾被人斥为“空想”的设计也都一一付诸现实。 新中国最早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之一的武汉重工集团重新崛起,不仅“装备中国”,而且“装备世界”,刚刚为印度阿尔斯通公司定制的大规格超重型数控机床打包出厂后,又开始准备出口阿塞拜疆5台机床,前者是印度进口的最大机床,而后者则创下中国机床出口大单之最的纪录。依靠技术创新迅速崛起的中国工业,正在实现孙中山“中国实业之发达,固不仅中国一国之益也,而世界亦必同沾其利”的愿景。 武昌起义志士后裔李厚启是位热衷于寻访辛亥遗迹的老人,在谈及父辈们为中华崛起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今日首义之城的巨大变化时,认为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更足以告慰那些为实现“振兴中华”梦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振兴中华”的口号自积贫积弱、濒临绝境的19世纪末期提出,开始了它激励中国人奋起抗争、追求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充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学家严昌洪说,人们常问辛亥革命的精神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振兴中华、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自觉精神。辛亥志士们为什么要革命,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受人欺侮的处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发扬辛亥志士们振兴中华的民族自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完全统一贡献力量。(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