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合肥9月21日电(记者詹婷婷 钱佳)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安徽省当涂县新市镇临川村陶庄自然村陶庄遗址,考古人员日前首次发现一座战国时期土墩墓。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叶润清介绍,该墓葬局部已遭到破坏,现存土墩高约1米,墓坑基本呈东西向,长约6.7米、宽约3.5米、深约0.52米。从中间分成东、西两室,据专家推断,此墓应为合葬墓。 该墓随葬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为陪葬而制作的陶制明器——仿铜陶礼器,一类是实用器,即日常生活用器和用于生产和其他如征战等有关的物品。此外还发现一件青铜镞和一颗蜻蜓眼玻璃珠。 从随葬品特点来看,该墓年代为战国早期;从墓葬规模、墓室形制、随葬陶礼器看,墓主身份为中下等贵族。 据了解,土墩墓是商周时代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常见墓葬形式。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点是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适应南方多河湖、地下水位较浅的条件,主要流行于长江下游太湖周边地区的良渚文化中。 叶润清介绍说,战国早期,土墩墓有逐渐绝迹之势,战国时期土墩墓仅在江浙地区有零星发现,此次考古发现在安徽尚属首次。(完) 已同步至 还是那片枫叶的微博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