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来源:北京晚报 新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多个铁路、公路、轨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已达1102.65亿元。1月16日,批复总投资531.4亿元的新建弥勒至蒙自铁路项目与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设项目;1月26日,批复杭州至南京高速公路浙江段改扩建工程等3项,总投资为268.05亿元;27日,再批复两项大型基建项目,分别为辽宁省铁岭至本溪公路和贵州省遵义至贵阳公路扩容工程,总投资303.2亿元。 从基建项目批复的节奏和力度上看,稳增长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相比2008年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此轮投资呈现了新常态下的新特点。 定向精准:更重视结构和效益 2015年湖北省两会确定今年投资重点——确保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同时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 推进基础设施投资被写进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河北省提出,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时机,推进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市管网、农业农村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新疆则提出,计划投资3000多亿元推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看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危机认识的深化,让此轮投资区别于2008年。“2008年大规模投资的起因是金融危机,当时,谁都不知道何时见底,所以各国都在大力度刺激。现在我们已经对高杠杆、地方债等问题有了更清醒、更深入的认识,更强调‘定向精准’,更加注重投资的领域和投资的质量。”刘培林说。 “重点是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与往年不同,在部署2015年发展改革工作时,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保持投资平稳增长”之前加上了“定向精准”四字。徐绍史透露,2015年重点将向农业水利、中西部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老少边穷等领域和地区倾斜。 各地“定向精准”的特色也更为鲜明。例如,河北省提出,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省级从产业支持资金中拿出25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放大投资规模,引导投资向科技含量高、绿色循环低碳、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倾斜。浙江省则提出,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 在部分经济学家看来,目前项目投资从偏向重工业和房地产行业更多转向基建项目,这充分反映了在当前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四万亿元投资,是两年内的规划,主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此轮投资计划是为了稳增长、弥补经济短板。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这些项目不能等。”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指出,此轮投资不是完全为了稳增长,而是瞄准一些本来就薄弱的项目,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提前推进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 从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信息看,2015年投资将更多用于“断头路”建设。目前高速公路断头路约4000公里。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临河至白疙瘩、新疆明水至哈密、京台高速北京段等12个项目共1884公里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这将对促进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西部公路、高铁项目,就是弥补经济发展的短板,这既是稳增长的投资计划,又是调结构的措施,很好地实现了平衡。”王小广说,“当然,还有一些措施是短期的,比如降息,但是短期政策不会过多,将更注重政策的‘长短结合’。” 创新机制:更注重市场之手 今年,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首次写入了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省提出,积极推广、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政府投资引导方式,通过投资补助、产业基金、担保体系、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投资省级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湖南省在回顾2014年工作时提出,“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试点有序开展”。此前,湖南省财政厅向社会重点推出了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583亿元,涉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社会推介污水治理工程等898个项目,总投资669亿元。 从过去的政府深度参与项目,到放手发挥市场作用,竞争机制将带来新的活力。而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力量正是此轮投资的重要特点。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巡视员欧鸿表示,下一步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发挥预算内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与政策性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资金的协调配合,把投资和融资更好结合起来。 防控风险:更注重减少投资负效应 今年的各地两会,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雾霾治理。此前,北京提出2015年目标: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5%左右,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城市雾霾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映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一个时期以来,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带来的负面效应值得反思。 与此同时,负债投资引发的风险也值得高度关注。2010年到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由2.29万亿元增加到3.43万亿元,增长49.7%。化解相关债务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财政保障与鼓励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 王小广认为,“谁来投”是重点。他强调,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方面,现在地方的很多投资项目,已经开始实行PPP的建设模式,实际上是让社会资本更多地参加这个过程,大家共同来防范风险、分享收益。这个过程还需要完善相关制度。通过改革,调动市场的力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把市场的作用激发出来,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能起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赢。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院张立群看来,与过去相比,“稳增长”已有了内涵上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中高速”而非“超高速”增长,与之对应的“投什么”也发生了变化。此轮投资更着眼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区域经济格局的优化和民生的改善,这将形成增长的持续动力。 在谈及2015年投资工作时,徐绍史强调:“特别要把好投资关,不能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而要优化投资结构,要补薄弱环节,发挥好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本报记者 冯蕾 钟超)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