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女孩,为何不好好避孕?”成了铺天盖地讨论中最“温暖却也最无情”的话。诚然,这背后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不仅是“好好避孕”能一力承担的。 “人流低龄化”被再次重提。 1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2013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大学生甚至成为人工流产的“主力军”。 大数据反映大问题。“女孩,为何不好好避孕?”成了铺天盖地讨论中最“温暖却也最无情”的话。网友@garfieldlazytt说,男女都有责任,为什么只骂女生?网友@萤火之森说道:都怪女大学生?那请问广告上无痛人流医院大把大把的,作何解释? 诚然,这背后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不仅是“好好避孕”能一力承担的。 性教育羞答答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有性行为的女孩中21.3%有过怀孕经历,4.9%的人有过多次怀孕经历。 据中新网报道,医院称,每到寒暑假期,妇科门诊中都要多出很多来做“人流”的大学生。北京晨报评论此现象的产生时称,一方面是学生对性问题的开放、无所谓;一方面是对性问题不了解带来的问题甚至恶果。 “性”对于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在人流低龄化首提时,专家学者反思道“性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祸根”之所在。 中国青年报报道,著名性学家方刚介绍,我国大部分家庭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偏向于守贞教育,目标是让青少年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家长不提、老师不说”目前依然占据着“性教育”的主战场,大学生只能转而寻求其他途径。对此,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吴尚纯表示,现在年轻人得到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有些不好的影响已经存在了,家长和学校应该正视这种情况,不应该掩耳盗铃。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小孩了解了多少信息,其实是他们沟通不够。 网友@李雷和韩梅梅不见了不以为然:什么教育,恐怕初中生都知道怀孕是怎么回事吧。 人流广告满天飞 有网友曾在微博发图,有小学生看到填空题“()的人流”时,竟不假思索填写了“无痛”二字。 当下随处可见的“无痛人流”广告,让年轻人越来越不拿流产当回事。3分钟完毕、安全、便宜、不影响工作等噱头,让不少女孩“勇敢”地走上手术台。 一网友评论道,公交车上放的全是人流广告,这是对男女之事了解不深入的学生的误导。 @奋斗中的张中心称,安全套广告不让播,人流广告倒是播得满天飞,杜蕾斯也只能在官网才能看。 除了广告,电影中也不泛堕胎桥段。在编导们眼中,“堕胎”似乎是祭奠逝去的青春的一场“仪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先是阮莞陪着怀了自己男友赵世永的女同学去医院打胎,后是自己去医院堕胎。郭帆导演的《同桌的你》上映,片中周小栀独自一人去医院打掉了林一的孩子。《匆匆那年》中,女主角方茴在经历初恋失败后,意气用事地选择与其他男人发生性关系,怀孕后受到校方领导追责,只能在前男友的陪伴下做人流手术。 对此,华商晨报指出,为减少误导,影视分级、广告规范等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医疗服务不友好 除上述因素外,30多年的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也给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杨子实在新京报发表评论称,强制上环、结扎、堕胎,并要用硬性数据指标严格考核评比,使女性生殖器官像白菜土豆一样可以随意被窥探检视,这样的情景难免让青少年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胡玉坤评论称,公立医院很大程度上缺乏为青年人提供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做不到同情理解,甚至“对这种未婚青年往往横加指责”,公立医院服务本身“缺乏保密和隐私以及对青年人以一种平等、友好、尊重的态度对待。” 对此,网友评论道,去医院已经是身心俱疲,还要遭受指责,冷眼。着实受不了。 如杨子实在新京报所说,人流太随意,受损的不止是女性健康,也不止是女性尊严,其造成更深远影响的,是整个民族的生育文化。 (来源:新京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