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老人排队排到10年后 养老机构怪现状亟待制度破解

2014-11-17 22:47| 发布者: 蜚语| 查看: 228| 评论: 0|原作者: 蜚语

摘要: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   解决某些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问题,需将公立机构的定位向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回归   现有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差 ...

来源:法制日报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

  解决某些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问题,需将公立机构的定位向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回归

  现有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差异很大,制度上完全套用公办养老机构是不合理的,应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将其完善和细化

  □本报记者刘建

  “父亲只有2000元退休金,母亲只有1500元,自己的工资只能维持平日家庭生活的开支。公办养老院已没有了床位,民办的我们住不起。”上海市民张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

  记者了解到,像张女士这样苦于家中老人无处安身的居民还不少。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共有养老机构600多家,但一床难求现象仍然存在。养老问题愈来愈棘手,就目前养老机构的发展来说,远远跟不上老龄化加快的速度。而申城高中低端的养老机构,也面临着不同的生存现状与困境。

  “等待入住老人排到10年后”

  储女士到上海市中心一家公办福利院为年近九旬的母亲报了名,可是等了近3年也没有轮到入住,无奈的她只得把老人送进郊区的民办养老院。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这样的选择。大多数人认为,“养老要就近,最好是公办”。于是出现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中心城区、公办机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郊区、民办机构床位利用率不高。市中心面积最小的静安区,数家养老机构均已“满员”。黄浦区豫园街道、外滩街道等老城区,养老床位大多都在100张以内,早已没有空位。闵行、普陀等区级公办养老院,收费低廉、氛围温馨,等待入住的老人排到10年甚至30年后。

  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二老年公寓程院长说:“我们这里一共有45张床位,早就住满了,排队等候的人一大堆。”记者从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了解到,目前有1000多名老人在排队,而排队也必须要符合年满80岁、拥有上海户口的硬性条件。

  与中心城区、公办机构情况相反,在市郊、民办机构的床位大量空置。几年前,张先生在松江区把一所闲置的卫生院改建成拥有300张床位的养老院,还拿到一笔政府扶持资金。但开业后一年多,入住率还不到三成。而那些服务设施堪称一流的高端养老机构,其高额的费用令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据中美合资凯健国际老年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来参观的老人对于我们的服务和设施都满意,但一个月一万五千元的价格不是所有的家庭能承受得起的,真正入住的不多。”

  针对上海老年居民的养老意向,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收集了17个区县的2248个有效样本,并据此发布《上海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报告》。受访老人集中反映,公办或条件稍好的养老院需要预约排队等候1年左右才能入住,身体状况差、没有人照料的老人因此可能“等不起”。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市政协委员,杨浦区委统战部部长王立新表示,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令人窘迫的是上海养老机构床位缺口越来越大。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负责人表示,“以发达国家的比例而言,养老床位占老龄人口的5%至7%。按照3%的比例计算,目前上海仍差6万至12万张床位”。

  护理人员紧缺入院存在壁垒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中明确指出,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但现实却是,这类需要特别关照的老年群体被多数公办养老机构拒之门外。“老年痴呆、传染病、精神病老人一概不接收。”这是上海一家颐养院的入院条件。浦东新区“金色港湾龙华颐养院”表示,“只有能自理的老人才有空床位”。据了解,这也是许多养老院的“潜规则”。

  上海医院协会顾问金其林说,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75%有两种以上疾病,缺乏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老人根本不敢入住。同时,出于风险控制和成本考虑,许多养老机构也只愿接收健康老人,对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则敬而远之。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表示,当前公立养老机构的定位违背了公办养老的基本职能。“公办养老的目的是‘保基本’、‘保低收入’。解决某些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问题,需将公立机构的定位向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回归。”

  另一方面,多位养老院院长坦言,养老行业也面临着管理、医护尤其是护工等人才匮乏的状况。护工的收入、地位都不高,养老院需要控制经营成本,而养老院接收的老人支付能力有限,多重矛盾下造成护工大量流失,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制度,导致养老机构内部人手缺口越来越大。

  记者走访多家养老院了解到,绝大部分护工并不具备护理专业背景,多数是通过几天培训就上岗。而医护团队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平均一家机构仅有一至两名医生,医生所做的仅仅是帮助老人测量血压、配药等基本事务,如果老人突发疾病只能送到医院去。而上海除了徐汇、静安等市区拥有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外,类似青浦等较为偏僻的郊区,没有大型医院,会导致突发事件处理不完善。

  一位养老院院长表示,养老院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涉及到的法律纠纷风险很大,“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养老出现的问题进行鉴定的法律法规,只能参照医疗事故法或者交通事故法,使得院方跟家属沟通要耗费很大的心力和成本”。

  “冷热不均”难题如何破解

  据了解,上海正在酝酿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课题组成员,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陈方曾主持设计过一套《老年照护登记评估要求》,该标准依据国际通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作为评估工具。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用这套评估标准来界定,明确老人应该享受什么类型的服务、获得什么照护等级,来予以相应的贴补。”陈方介绍,闵行区已开始实施这套标准,重新整合全区各类养老资源。而资源的整合,也意味着“冷资源”可能逐渐被盘活。有关部门更多考虑怎么为老人提供补贴,而不只是简单地造床位。把床位问题更多交给市场,反而可能改变冷热不均的情况。

  上海市老年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表示:“关于经济补贴,靠政府部门的单方面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要合理地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家的支持来弥补机构本身的资金短缺问题,养老机构的规范不能只靠民政部门一家,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上海市政协委员王福明提出建立专项助老基金。“建议联合各级民政局、总工会、社保中心、老年基金会、慈善基金会等,由各社区街道发挥作用进行推广,建立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提供金融理财服务的专项助老基金”。

  上海市政协委员蔡慰慰提出,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予以政策制度支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按月补贴。“现有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差异很大,制度上完全套用公办养老机构是不合理的。因此,希望能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将其完善和细化”。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4 0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