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养老产业政策在地方难落实 民办养老待"打通经脉"

2011-7-30 16:18| 发布者: 还是那片枫叶| 查看: 980| 评论: 0|原作者: 还是那片枫叶

摘要: 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来走访苏晋甘沪等地发现,国家政策下沉到基层时,却因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来走访苏晋甘沪等地发现,国家政策下沉到基层时,却因各地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而出现区域差异,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由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养老产业仍在初级阶段

  “老年人需求大量增长,必须有产业做支撑。但我国养老产业发育并未成熟,仍处于边际不明显、政策不配套、不明确的初级阶段。”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我国已经进入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惯性发展阶段。但与庞大的社会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养老产业的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

  据老龄部门统计,在上海等发达地区,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的老人;在山西等中西部省份,老龄人口也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2%左右;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和总量还在不断上升,2015年预计将达到2亿人。

  在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养老产业却并未与之形成“链接”。据此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对苏沪等13个省市调查表明,我国老龄产业虽已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房地产等领域,但多数为中小规模企业,实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相关行业与大投资者远未进入。

  “老年人需求大量增长,必须有产业做支撑。但我国养老产业发育并未成熟,仍处于边际不明显、政策不配套、不明确的初级阶段。”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孙志鑫说,这一阶段虽然是任何国家都必经的,但尽早应对是更好的选择。

  受访者认为,我国老龄化现状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同,属于“未富先老”,必须从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及早部署应对,预先着手人才、资金等相应储备,才能从容应对老龄化危机,培育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类失衡渐明显

  “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来看,国家的宏观政策基本落实不到地方。”

  老龄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层面对此非常重视,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对国家政策执行贯彻力度各有不同,一些地方甚至存在“中央急,地方不急”的现象。一位基层人士反映,民政部此前曾要求各省市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并对发放情况予以了通报。从通报结果看,云南、宁夏等经济欠发达省份能够全部完成发放,但一些沿海发达省市反而没有完成。

  除了这种横向相比的省域失衡,公私养老机构之间的体制失衡也在加大。《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发布很多文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要求公办、民办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一些民办资本响应政府号召,克服困难举办养老机构,但最终政府所承诺的这些优惠却未能兑现。

  城乡养老产业也出现了失衡《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发现,在中西部省份的农村,老人们连买个拐杖、轮椅都得跑到市里,非常不方便“农村养老产业呈现网点短缺、市场空白、观念滞后的局面。空巢老人现象在农村比城市更为常见,但农村老人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山西省老龄委副主任续爱峰说。

  “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来看,国家的宏观政策基本落实不到地方。”一位基层受访人士坦言,地方政府受考核等因素影响,多愿意做一些能够看得见实绩的工作,对于老龄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却存在偏差。

  除上述三类失衡外,《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养老床位供需也存在结构性失衡:在床位紧缺的同时,一些地方养老机构的床位也存在闲置。如上海、南京、兰州等城市中心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郊区养老机构空置率却较高。基层工作人员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地方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

  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金哲分析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有子女的老人都不大乐意到养老院养老,造成一些养老院“空壳化”。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郑峰分析,现实的需求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养老机构发展较晚,城市中心城区往往无地发展,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依赖性强,也不愿将地价较高的中心城区土地用于养老机构建设,造成许多养老院不得不建到偏远郊区。另外,缺乏医疗护理功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苏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刘贵祥介绍,入住养老院的许多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没有医疗护理功能往往缺乏吸引力,而医养合一的护理型养老院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产业政策待明朗

  “养老是政府职能,政府应满足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养老需求,而高收入群体的养老则应交给市场。”

  基层受访人士期待,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将召开全国第三次老龄工作会议,可能会出台相关新政策,希望老龄工作的力度再大些,产业新政策能够数量更多、更加细化。

  “我们干劲很大,但压力更大。”山西老年用品专营店“福寿和”总经理刘旭斌说,“国内这一行业无前车之鉴,大家都在摸索,好像很热闹,但没动静。企业感受不到一点政策优惠和支持。”

  民间投资者呼吁,如果能够把融资、用地等实际困难加以解决,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基层受访人士认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符合现实,但居家养老中政府应该担当何种角色,如何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和机构养老等,都需进一步明确。

  “养老是政府职能,政府应满足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养老需求,而高收入群体的养老则应交给市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孙志鑫说。


  民办养老机构亟待“打通经脉”

  在融资渠道、从业人员来源以及“公私机构”待遇差异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民办养老机构中出现了数量萎缩、服务质量打折扣的现象。

  涉业民资遭遇“融资难”

  “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银行,通过银行向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发放贷款。”

  山西老年用品连锁机构“福寿和”堪称国内本行业中的“老大”。总经理刘旭斌却说,因为缺资金,十年来福寿和却从未能走出“娘子关”,而且企业没钱打广告。“从起步到现在,我们没有一分钱融资,全是自己的,一点点滚到现在。”刘旭斌说,资金的短缺,是导致老年用品行业整体起步晚、规模小的主要原因。

  山西一家托老院的经营者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托老院现在经营靠的还是当初办餐饮的那点“老底”,饭店天天往回拿钱,托老院天天往外扔钱,托老院到底还该不该办下去,他们一筹莫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了解到,在上海,中标的养老社会组织一般会赢得政府20%至30%的启动资金,但因项目启动人力成本等过高,许多机构仍无力支付。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解到,银行目前不提供融资服务或小额贷款,主要考虑到养老机构回报率低、风险大,贷款给养老机构就好比“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给银行,通过银行向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发放贷款。”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陈维说。

  从业人员数量短缺

  “要做提前规划。如果劳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将会很快。养老更重要的是人力储备。”

  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到,要在高校设置老年护理、老年经营管理等专业,解决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短缺的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这一政策很受基层欢迎。

  “护理员是养老院的最大缺口。”太原比家美托老院总经理杨玉龙说,姐弟俩开办托老院12年来,所有护理员全部只能从农村找。“我们到护校去招过,孩子们不愿意来。”

  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经营者说,包括他们自己在内,护理技能也是靠自己摸索,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即使政府有免费培训的计划,他们仍担心养老院护工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基础低,培训起来也困难。

  养老院护工短缺有待遇低的因素。在上海,社区的基层护理人员多为40至50岁的本地就业困难人员,月工资在13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上海微不足道。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经营者说,仅靠他们给护工涨工资存在困难。而一些社区工作者反映,除了工资低,发展前景黯淡也是原因之一。和专业的医疗机构比,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没有相应的职称,上升渠道也不通畅。

  “要做提前规划。如果劳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将会很快。养老更重要的是人力储备。”上海市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说。

  “公“私”不在同一起跑线

  “在理顺民办养老机构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应该借鉴推广重庆、上海等地对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一次性补助、运营费每年每张床另外补助等做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山西一家托老院在当地小有名气,创办者因爱心呵护老人曾受到多次表彰,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此采访时发现,托老院的简陋和拮据却令人过目难忘:一架由经营者自己设计制作的“简易送饭梯”虽已锈迹斑斑,却仍在使用。

  “这里收住的九成以上都是失能失智老人,通过送饭梯,老人们就能尽快吃到热腾腾的饭。”这位经营者说,自制送饭梯只能用来送饭,不能乘人。买部电梯对公办养老院来说不算回事,但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

  多头管理、水电补贴落实不到位、硬件建设落后等,都是民办养老机构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他们认为,养老院无论民办公办,都应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两者却站不到一个起跑线上。

  “民营主要是硬件跟不上,公办公营却没有成功的例子。”一位业内人士主张“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认为应该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相关补助,以及水电优惠。但现在一些地方补助太少、太低,甚至还有规模限制。

  “养老的受众面越来越大,如果全交给国家,亏空太大。”受访者认为,“公办民营”是个好形式,但这种模式目前较少,中西部省份更少。

  专家认为,在理顺民办养老机构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应该借鉴推广重庆、上海等地对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一次性补助、运营费每年每张床另外补助等做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养老产业需“两翼并进”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各地政府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投入不断加大,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也相继问世。然而,当前政府过度介入市场与政策扶持力度后劲不足的情况却并存。

  在养老产业这一公益性市场领域,政府需“摆正位置”,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一为“托底”,做好基础性服务和建设;二为“扶高”,利用政策撬动民间资本进入中高端市场。做到“两翼并进”,促进养老产业多元化、分层次健康发展。

  目前,部分一线城市所出现的少数高端老年住宅项目,只有少数富裕的老年人才有能力入住,而大部分低中端的市场需求则未能照顾到。发展老龄产业,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老年产品的市场属性分类,按照“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不同层次,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共物品”领域,包括老年公益服务设施、基础社会养老机构等在内,政府应直接供给,或由市场提供而政府购买,向老年人免费提供;对于“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应隐身而退,让位于市场,根据实际需求,以政策扶持的形式引来社会力量,形成“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良性竞争机制。

  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破题之举”

  近年来,江苏苏州、甘肃兰州探索将现代服务业元素引入养老产业,打造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有效破解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中人力不足、效率不高、信息不畅等难题。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里没有一个老人,因为老人的资料都‘入库’了。通过电话网络系统,老人在家里就可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一对一上门生活照料服务。”

  沧浪区是苏州市的中心城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7万,占全区总人口近21%,约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2007年12月,沧浪区选择一家优质物业管理企业投资组建了民办非企业“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开始了“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运营。

  “虚拟养老院里没有一个老人,因为老人的资料都‘入库’了。通过电话网络系统,老人在家里就可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一对一上门生活照料服务。”中心主任刘俊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平台、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由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系统通过对老人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经老人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据介绍,虚拟养老院有170余名员工的专业服务团队,吸引了国内109家优秀服务机构加盟。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生活配送、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 BC三个层面为老人提供援助、体验、自费服务。

  兰州市城关区在汲取苏州经验基础上,也构建了有自身特色的虚拟养老院。养老院由老人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和加盟企业管理中心三大板块组成。三大中心主要负责建立老人信息库、接受老人服务申请和组织企业服务老人、选择服务企业和确定服务项目价格、拨付政府各类补贴等事项,三大中心通过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和连接。

  “虚拟”形式化解难题

  “虚拟养老院投资少、工期短、运营成本低、社会效益高,大大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虚拟养老院与单纯的居家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帮助化解许多现实难题。

  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金哲介绍说,居家养老形式当前存在空巢老人无人照顾、贫困老人无钱养老、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缺人照料日常生活起居等现实困难。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进入“421”型,一对夫妇需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养老负担沉重,也使老人居家养老面临更多问题。

  刘俊秋说,虚拟养老院投资少、工期短、运营成本低、社会效益高,大大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以沧浪区为例,在现代服务业的运作机制下,“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运行三年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近几年,沧浪区投资建设的机构养老院,每张床位需15万元。而虚拟养老院建设投资不到150万元,就可基本解决3500多户近6000位老人的养老需求,其成本远低于机构养老方式。

  一些老龄工作者、老龄专家指出,作为居家养老的有益探索,虚拟养老院实现了政府、企业、老人多方共赢,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其架构可供全国推广。苏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刘贵祥说,虚拟养老院可有效解决社区传统养老服务业分布零散、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初步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为养老服务产业化提供了探索。

  一些人士还建议,应借鉴虚拟养老院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参照国外老龄服务网络发展的经验,建立从中央到基层的老龄服务信息化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服务。

(记者 王骏勇 刘翔霄 朱国亮 黄安琪)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今 日 新 闻
    华 发 本 周 热 点 新 闻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5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