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不能把传统民族艺术抛给市场

2014-11-13 21:03| 发布者: 蜚语| 查看: 223| 评论: 0|原作者: 蜚语

摘要:  现在,很多地方的民族艺术院团被推向市场,处于窘迫状态:演出,因票价高不被市场接受而观者寥寥;降低票价,连投入成本都收不回来;不演出,院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切都和钱有 ...

来源:人民日报


 现在,很多地方的民族艺术院团被推向市场,处于窘迫状态:演出,因票价高不被市场接受而观者寥寥;降低票价,连投入成本都收不回来;不演出,院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切都和钱有关。失去了财政扶持的民族艺术院团日子不好过,不但演出陷入困境,连人才的培养和艺术的传承也成了问题。

  以甘肃演艺集团为例,今年它争取到兰州银行的支持,联手开展“兰州银行之声”惠民演出年活动:演艺集团组织下属7个院团轮流推出近20年来在全国获奖的优秀剧目共55台,包括秦腔、陇剧、国乐等,票价定在10到20元,亏损部分由兰州银行补贴。这种尝试究竟效果如何,合作双方心里都没有底,结果却出人意料:兰州市民观看演出的热情高涨,演出126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甚至招来了黄牛党。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惠民演出年居然由此成了兰州的一场文化盛宴,成为甘肃演艺产业发展的一种成功探索。

  兰州惠民演出年的火爆说明,尽管公众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传统民族艺术仍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尤其是精彩的现场演出。只不过,票价因素成为一种障碍,而企业赞助破除了这层障碍,让两者得以亲近。一位年轻观众看过演出后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民族艺术不好看,现场演出不如在家看电视,不如上网;但来到现场一看,才知道我们的民族艺术太优美太精彩了,现场演出的气氛和效果是看电视上网不能比的!”一位家长则说:“带着孩子来看演出,孩子对传统民族艺术也喜欢上了,这对孩子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很有好处。”

  参与惠民演出的演员们终于找到施展的舞台,受到观众追捧,无不激情昂扬。其艺术之精湛、演出之用心,反过来又打动了观众。许多场次,演出大厅掌声不断,如雷轰鸣,演员一次次谢幕而不能已,以致加演成了常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久违了的场景。对一直热心公益的兰州银行来说,等于找到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条新路径。

  然而,这只是庞大中国社会中一个小小的景观,传统民族艺术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试想,其他地方若没有兰州银行这样的企业赞助,情况会怎样呢?

  固然,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任何行业都无法置身市场之外;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市场观念绝对化,对一个国家来说,并非什么东西都可以推给市场。拿民族文化来说,它犹如一个人的姓氏,不能听任市场交易。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国家,传统歌舞艺术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事实上,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国民族文化的复兴也成为一种伴生的趋势。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为珍贵的民族情感找到寄托之所,地球才不会变成一个单调乏味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是毫无疑义的。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兴趣寡淡,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将来中国人很可能对传统重燃兴趣。问题是,有价值的艺术形式必须传承到那个时候,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所以,传承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无论你喜欢与否。可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已开始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传统民族艺术演出实行补贴。希望这种扶持由个案的、单一的、临时性的举措,能够逐步变成普遍的、多层次的、体制性的保障。林治波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1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