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刘诗平 高敏)中国工商银行17日宣布,该行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米兰和马德里5家欧洲分行从即日起正式对外营业。这是继中国银行杜赛尔多夫分行、布鲁塞尔分行上个月相继开业之后,又一家中资银行批量在欧洲设立分行。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走出去”的步伐在逐步加快。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已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从国际经验看,国际化是全球大型商业银行保持持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从中国现实讲,则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的必然结果,以及银行战略转型及应对国际竞争的内在要求。
中行董事长肖钢表示,银行业“走出去”已势在必行。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内外部均衡发展的需要,银行“走出去”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和自身发展;是服务企业 “走出去”的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需要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是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的需要,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外融资和离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此外,也是银行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行目前的海外机构覆盖港、澳、台及30个国家。截至2009年末,中行境外机构有973家,海外机构资产规模1.76万亿元,约占集团资产总额的20%。
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建设银行悉尼分行也正式开业,从而海外机构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目前,建行共有9家海外分行,3家海外子公司,莫斯科代表处已申设成功,中东子银行正在酝酿筹备,南美也在准备,台北代表处、加拿大分行申设工作也已启动。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表示,建行的客户基础、收入基础以国内为主,立足国内是建行的根本。建行海外业务发展的基本政策是“跟随客户”策略,即为境内客户“走出去”和海外客户“走进来”服务。
至于“走出去”时机,肖钢表示,从外部环境看,后危机时代是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良机,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重挫的金融机构,恢复元气需要一定的时间。
姜建清则指出,新兴市场的发展为中资银行跨国经营带来了新的突破口,“走出去”和“产能输出”战略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人民币“走出去”则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至于银行业“走出去”的战略定位,肖钢认为,要服务于中国拓展外部经济空间、服务于企业“走出去”、服务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国际竞争能力等目标,坚持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海内外一体化发展,力争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银行。
据了解,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路径主要是:以国际结算业务和“走出去”的客户服务为主,业务多属批发性质;重视发展当地华侨客户和海外“新移民”,拓展华侨存款和当地企业的贷款,业务扩展至零售领域;以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为契机,以人民币产品和银团贷款为手段,积极拓展当地客户;积极拓展高端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开展咨询顾问、基金托管、理财和衍生品交易等附加值较高的业务。
“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中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但就目前而言,银行海外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等地区,仅少量分布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小、客户群体小。
对此,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认为,究其深层原因,是银行专业人才不多和风险管理能力不高,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以适应“走出去”需要。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目前仍处起步阶段,面临着战略定位、机构网络、服务水平、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等多方面挑战。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适合立即“走出去”。
对此,肖钢指出,“走出去”的商业银行应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资本实力、良好盈利能力、全球性的客户基础和国际化人才。
在风险管控方面,近年来“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的姜建清表示,工行将持续推进海外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国别风险应急管理机制;根据国际金融监管最新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与母国及东道国监管机构密切沟通,不断提升海外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针对当前的复杂外部环境,肖钢认为,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高度关注海外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强风险防范,着力提高海外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海外机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海外机构人员的配备与选拔,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努力发挥现有海外机构和网点的作用,走质量和效益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