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记者 黄运荣 环球华报
【环球华报独家专访】2010年中,卑诗大学(UBC)拟定在校内西林荫道(West Mall)2688号高层公寓——海角大厦(Promontory Building)附近兴建圣约翰善终中心(St. John Hospice),连月来,遭到以华人为主的公寓住户的强烈反对。由于涉及文化和族裔等敏感问题,事件引起主流社区以及中英文媒体的高度关注。近日,卑诗大学职员提交报告,表示民众所忧虑的几大问题经已解决,建议6月8日的董事会通过善终中心的有关方案,而卑诗大学董事会将在明天(6月2日)举行的常务委员会上,用20分钟的时间研究此一方案具体问题。不过,海角大厦的住户则指责校方的这份报告不尽不实,误导董事会,并且违反了校长之前要求了解居住真实感受的承诺,也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住户代表昨天在社区人士的协助下约见校长,当面陈情,并表示将抗争到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者近月来曾多次探访海角大厦,了解住户心声,跟进事件发展。
校方报告: 已经解决民众的忧虑 5月25日,卑诗大学职员向学校董事会提交长达9页的报告,要求6月8日在奥肯那根(Okanagan)校区举行的董事会通过有关在海角大厦附近兴建圣约翰善终中心的计划。 报告也提到附近居民的反对意见,并表示已经委托专业顾问公司对民众忧虑的问题展开研究,包括交通影响、运动场噪音、房价下跌、文化价值观等。报告指善终中心兴建后,职员和访客车辆的增加不会超过10%,大概每天在25辆车辆左右,不会对交通造成显著影响。另外,来自附近雷鸟体育场(Thunderbird Stadium)的噪音和灯光,经有效控制后,也不会对善终中心的住客產生不良影响。而顾问公司对大温4个善终中心社区住宅物业销售进行的研究评估结果显示,在长达25年间(1986到2010年),善终中心不会使附近物业的价值下跌。 而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报告指已与中侨合作,为住户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并通过参访让他们很好地了解什么是善终中心及其对于加拿大文化的意义,而中侨的工作已经取得成效(SUCCESS reports that the outreach has been successful)。 华裔住户: 校方报告有欠真实和客观 不过,海角大厦住户代表张扬批评说,这份卑诗大学职员报告存有严重的偏向性,“我们对这份报告十分失望,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听取我们的意见,也没有关注我们的忧虑。”张扬指出,报告故意压低签名反对在海角大厦旁兴建善终中心的人数,“我们总共收集到330户家庭的签名,但他们说只有249户。” 她说,校方指网上有427人签名支持善终中心项目,但其中19%是没有名字的;26%居住在温哥华以外地区;46%既无姓名也无地址;只有28%表明是在温哥华居住。张扬指网上签名的数据并没有说服力,而在5月24日举行的第二次咨询会(re-open house)中,148人参加,108人填写问卷,只有12人对现在选址表示支持。 另外,对于中侨的角色,报告的描写也不尽不实。张扬指曾与中侨基金会主席叶吴美琪及中侨前主席董达成多次接触,但他们均是以个人身份,并非代表中侨。张扬表示有住户代表曾前往中侨的李国贤安老院参观,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住户接受中侨的心理辅导,而安排她们参观肯纳克宫(Canuck Place)儿童善终中心的,是全加华联执行主席蔡宏安,而非报告所写的中侨。 而中侨互助会行政总裁谭阜全在接受本报查询时表示,基于对客人资料的保密原则,他不便透露中侨为海角大厦的住户做了些什么,但中侨在此事中所担任的角色有两个,一是作为沟通的桥梁,促成个别住户与校方接触;二是向她们介绍中侨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移民安顿及心理辅导等。但谭阜全不愿透露是否有住户接受过中侨的心理辅导服务。 卑大校长: 应该了解华裔住房的真实感受 几个月来,在记者与多位海角大厦住户的接触当中,她们多次强调,其实她们并不反对善终中心,也不反对在校内兴建相关设施,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好的项目。“主要是这个选址并不合适。”已经在该大厦居住两年、有两个儿子的吴洁住在5楼,如果计划中的善终中心建好后,她家里的所有窗户,包括两个睡房、客户以及阳台都正对着善终中心的病房,而距离只有几米之遥。“我们不愿意每天这么近地面对死亡。这是我们的禁忌,不是短期内可以克服的。” 而卑诗大学校长杜普(Stephen Toope)今年2月1日在校董会曾经表示,校方将寻求了解善终中心附近居民的“文化敏感”(cultural sensitivities)是否属实(genuine),如果这种文化敏感是真实的,校方会予以尊重。 张扬一再表示认同校长的讲法,但就批评负责校园与社区规划的职员并没有贯彻校长的这一指示精神,在住户多次要求之下,有关职员在5月份才到大厦来了解情况,而且并没有认真听取住户的意见,有住户还未陈述完毕,他们就中途打断。 居住在卑诗大学的退休律师泰莱(Jim Taylor)曾经一对一探访过30多位海角大厦住户,并撰写了大学邻居协会(UNA)ESL委员会有关海角大厦与善终中心的报告。他说,探访完住户之后才真正感受到她们心底里对死亡的恐惧。泰莱指由于善终中心事件,不少住户失眠、抑郁,需要服用安眠药及接受药物治疗;大多数小孩都拒绝晚上出门或像以往一样在校园内散步;有两个小孩甚至不敢开窗。 泰莱在其报告中指出,咨询是“听取民意”,而不是“随心所欲”,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适善的协商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没有基于所有事实上的细致、公平和公开的重新考量,居民与大学之间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不信任感的存在。”在泰莱报告的建议下,大学邻居协会敦促卑诗大学重新考虑位于海角大厦附近的选址并考虑选择其他地址。 拒听哭诉: 海角大厦住户意见遭漠视 张扬表示,许多人并不了解她们这幢大厦的人员结构。“我们这幢楼住户的结构特殊。94户当中,有80多户是亚裔,其实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其中41户是只有妈妈一人在此带着孩子。”张扬说,“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精神压力十分大,其中包括来自情感、家庭和孩子方面的压力。许多人都患有忧郁症,对很多事都非常敏感。要天天面对死亡,当然承受不了。” “有时候,传统习俗和忌讳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张扬说,中国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忌讳远远强于西方人。“我们不能把墓园当作公园,而西方人可能就可以。” 而只身在温带着7岁及1岁大两个儿子的妈妈高明,就连进肯纳克宫儿童善终中心参观的勇气都没有。4月,她含泪带着儿子搬离了海角大厦,在外面租屋暂住。“我听说要建善终中心后,整夜失眠,而大儿子则晚上做恶梦,白天胡思乱想。”高明不能面对推开窗户就看到临终病人的境况。 高明表示,在见过卑诗大学校园及社区规划的负责人后,感到十分失望。在高明向他哭诉之时,却被他无故打断,“我感到很生气,觉得他根本不尊重我们的文化。”高明指,“这些人作出决定,让我们受到这么多的痛苦,却不愿与我们对话。”“我们来到加拿大,是因为这是一个尊重人权的国家。新移民不应该有人权吗?为什么由于我们真实的文化信仰,而被人赶回祖家?”高明气愤地说。 种族歧视: 社区内歧视华人声音四起 “卑诗大学的职员报告同样存有种族歧视的成份,”吴洁指出,“我们94户有71户反对,他们却不听,仍然坚持。如果这幢楼有这么多白人反对,他们还会对住户这么冷漠吗?显然是对华人的歧视。”而且报告中强调要“帮助邻近公寓的居民搬走”,不是等于说“中国人滚回中国”吗? “我们这是第三个选址,前两个有几个人反对,他们就重新选择地址,我们有这么多人反对,校方也不理会,是对我们的不公平。”吴洁补充说。 居住在半公里之外的卑诗大学职员宿舍大楼的董宇燕表示,但在此一项目当中,我们没有看到民主的体现,甚至绝大多数居住说不,校方仍然坚持在这一选址上建善终中心。任何一个市政项目,都会咨询市民的意见,甚至大家投票决定,校方漠视居民的意见,不仅是直接受影响的海角大厦居民,也包括该社区其他民众的意见,是谁授权他们可以漠视民众的意见,“如果校方希望我们尊重善终中心,他们也应该尊重我们的文化背景,尊重我们的感受,尊重我们的意见,为什么他们老是要求我们尊重他们,但他们却不尊重我们,这是不公平的。” 社区声音: 卑诗大学不能有双重标准 与卑诗大学有两代深厚渊源的全加华联执行主席蔡宏安,一直关注海角大厦事件,今年1月份,蔡宏安联同几个社区人士曾针对此事特别召开记者会。几个月来,蔡宏安曾十多次到访海角大厦,与住户进行了的深入的接触。 他对记者说,当初召开记者会时也强调住户有权表达他们的反对意见,他自始至终也没有提及该选址是否合适。“通过几个月来的接触,我觉得问题出在卑诗大学负责规划职员的处理手法上。”蔡宏安指,卑诗大学在善终中心的选址上采用了双重标准,重视学生的意见,而忽视华裔住户的声音。“在问题曝光之后,大学职员似乎仍未能认真吸取教训,倾听住户的意见,而是花钱找专家为其错误决定掩饰。”他指自己不相信球场的灯光和噪音对善终病人没有影响,因为他自己亲身感受过,在晚上夜深时分,在海角大厦内仍然听取球场的声浪,以及不用开灯屋内也如同白昼。他说,“大家都知道,专家的调查结果和意见的范围会很广泛,有时他们会找出结论的其中某一方面去支持一个受争议的观点。如果这确实发生了,那将是令人遗憾的。” 蔡宏安表示,卑诗大学有关职员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明显是忽视了华人的价值观。“不管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但它是客观存在,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我们可以不认同,但应予以尊重。”他说新移民要融入社会,但要给予他们时间和帮助。“卑诗大学在处理时应该更多一点人道主义。” 一直有协助海角大厦住户的中侨基金会主席叶吴美琪也认为,人的情感有时是很难理性解释的,她们有权力恐惧,也可能一生也难以克服,“不是当事人是不能理解其感受,多元社会应该有接受她们的空间。”她认为事件显示大学规划部门对文化的敏感度不够,认为是小事,不明白住户的心理恐惧影响巨大。“社会设施本来就是为民众服务,改善人民生活的,如果影响这么多人的生活,为这么多人带来痛苦,就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了。” 而1月份记者会发起人之一的姚永安则指出,事件突显卑诗大学有关方面在处理上的三大问题:一是违反民主,事前没有进行咨询便作出决定,事后也没有充分的咨询程序;二是漠视亚裔尤其是华裔的意见,在处理上出现双重标准;三是事件挑起社区内的种族冲突,有违加拿大的立国精神。 抗争到底: 不希望中国的维权悲剧在此发生 在几个月的跟踪采访中,海角大厦的住户强调会不惜一切抗争到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蔡宏安也表示,不管6月份卑诗大学董事会的决定如何,他们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是华人社区遭到践踏了,抗衡的原因是事件影响巨大,是为了整个华裔族群。”他说,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游戏完了就是完了,中国人则有一种不屈服的精神。 移民6年的倪小姐,说自己为什么移民加拿大,是因为好的教育,好的环境,尤其是民主的体制,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我们怎样融入社会,但校方却要我们搬走。 她说,大家知道中国大陆地方政府在进行基建项目时,经常会因为强行拆迁,引起众多悲剧,“我们不希望这类的悲剧发生在加拿大,现在是校方作出决定的时候,不管如何,我们都不愿意离开这里,如果善终中心一意孤行地强行兴建,也许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倪小姐指,不少人就是为了躲避中国不民主的政府行为而来到加拿大,“真不希望在这里也同样出现这样的维权悲剧。”而在记者几个月来的接触中,也曾多次听到有人提及要“以死抗争”。 昨天(5月31日),在蔡宏安的穿针引线下,卑诗大学副校长欧文(Stephen Owen)等校方人员与住户代表张扬、高明等见面,听取居民的心声。蔡宏安、吴叶美琪、泰莱也出席了会面。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对人不对事,因此事挑起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张扬指出,善终中心事件发生之后,社区内歧视华人的声音四起。在第一次咨询会之后,在各大英文媒体的网站跟帖上,出现了不少针对华人的歧视和仇恨言语。而在卑诗大学校园内另一公寓的居民在发起支持兴建善终中心的签名时,强调“这是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省份,我们的国家……”,完全将华裔排除于多元文化的加拿大之外。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