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亨利-温特:在中国真正成功的外国人

2014-10-11 00:26| 发布者: 郑瑟| 查看: 321| 评论: 0|原作者: 郑瑟

摘要: 我喜欢一段亨利·温特(中文名“文亨利”)的视频,是讲他身穿羊毛披风、头戴红翎牛仔帽、白色框架墨镜及脚穿齐膝皮靴,漫步在上海中央商务区街上的情景。
创业中国


来源: 青年参考

  我喜欢一段亨利·温特(中文名“文亨利”)的视频,是讲他身穿羊毛披风、头戴红翎牛仔帽、白色框架墨镜及脚穿齐膝皮靴,漫步在上海中央商务区街上的情景。

   放在纽约格林威治村或旧金山,这套装束或许无人注意。但在上海,一个打扮得像佐罗的高个头白人男子散步街头,难免招惹注意。两位穿着中学校服的女生对着亨利指指点点、咯咯而笑。镜头中还有两名骑着电动车的男子,在亨利走过时突然停下。他们穿黑外套、戴太阳眼镜,表情像上海灰白的天空一样严峻。

  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视频是在2010年末,看过之后很快就忘了。但是,我听说亨利去年夏天去世——年仅43岁,患脑出血,我又发现了这段视频。

  它来自一档叫“财富故事会”的中国电视节目。有一期节目就是介绍亨利,讲到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沃顿商学院的求学生涯,在法国和香港的工作经历,还讲到有阵子他学中国功夫,最后成为上海的一名时尚品味超常的技术企业家。在我看来,亨利是在中国“做到(making it)”的一个象征。

  我第一次知道亨利·温特,是通过我住在中国西南时上的“商务汉语课”。我们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的教材。到还剩几堂课时,老师开始播放一张盗版DVD,那是一档叫“赢在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第三季。

  该节目播放了3年(从2006年到2008年),亨利·温特出现在节目的第三季,也是最后一季。节目中,每一位闯入半决赛的选手有两分钟时间,向几位中国知名企业家组成的评委,推销自己的创业计划。

  参加这个节目的选手年龄和背景千差万别,既有美国出生的工程师,也有勉强维持生计的高中辍学生。他们的自我陈述大都相似,台上表现得严肃认真,满是对盈利模式和竞争优势的技术性解释。每一位上台选手都穿着庄重的黑西装,但亨利除外。

  他一上来就穿着粉红色长衫,显得特别耀眼。在自我介绍环节,亨利说着一口完美普通话,风趣幽默、手势丰富,并且做到在节目中3次插入公司域名。两分钟时间一到,观众爆发出如雷掌声。“我们这像在开摇滚音乐会。”开心的主持人脱口而出。在后面的问答环节,亨利的表现也相当出色。

  我在大学4年级时,决定毕业后到中国去。“我要去中国了。”我告诉每一个人——朋友、父母、父母的朋友。“太好了!”我无一例外地听到这样的回答,“中国是未来。”

  一则寓言说:“智者说‘过去’,指的并非我们必须穿行到达某个实际的地点……他指的是某个想象的彼方,我们所不知道的某事,是他也无法准确说明白的东西,因此在这方面一点也帮不上我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用了4年工夫解读“过去”。告别大学需要信念的跳跃。我在学校里学过汉语,又在北京待了一个夏天,并在中国大学有几位熟人。这是我需要的一切,我已经决定了:我要“过去”——去中国。

  2010年夏末,我抵达中国。当时,中国可能确实(现在仍然)代表“将来”,但我仍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参与到这一“将来”。名义上,我凭科研资金去的中国,目标是研究小额信贷和农村发展。实际上,我们一天天是在汉语课上度过的,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来中国。

  坦率地讲,到2010年秋天,甚至中国作为“将来”这个地位,都有些不靠谱了。我上一次在中国是2008年,当时在北京当夏季语言学生。

  那个夏天,中国崛起的现实十分明显,人人都能从无所不在的建设、拥挤的街道、宣称“同一个梦想”的无数奥运标语中感受到。这也是“赢在中国”的时代精神,该节目最后几集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几个月录制的。其高昂的管弦乐主题音乐、北京城的全景镜头、响亮的宣传语,无不令人想到中国无与伦比的崛起。


 到2010年,形势似乎变得更复杂。我初到中国的几周,整个国家反日抗议风起云涌,起因是一艘中国渔船在有争议的钓鱼岛海域被抓。甚至中国的经济指标也显得前景不妙。

  到中国以后,我感到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过去了”,结果去了一个错误的地方。但是,出于某些原因,看“赢在中国”中的亨利·温特——成功、不羁、开朗,让我摆脱了绝望。我不知道,“赢在中国”对我意味着什么,但我又开始相信可能性了。

  2012年1月,我已在中国住了一年半,决定回到美国。2011年初,我结束了在中国西南的汉语学习,很快在3个城市换了3份工作。上海是最后一站,也是最适合我的,这个城市庞大、炫目,处处可见星巴克。虽然我还未离开,但已感到自己在去纽约老家的路上。

  我是在中国春节前一天做出决定的,那是我在中国过的第2个春节。当时,我囤积了可用一周的面条、维他命水和电子书,从我所住的上海市区14层楼上等着春节过去。除夕夜,我独自坐在客厅里喝茶,看烟花爆竹在离我住处几英尺的空中爆炸飞溅。早上起来,我看见窗户上沾满了爆炸产生的烟尘。

  那几天,我很少出家门,但就有一次看到了亨利·温特。当时,我刚结束漫无目的夜行要回家,站在住宅大楼的门厅等电梯。电梯门开了,他走出来了,穿着白套装,搭配一顶软呢帽。

  后来,我们一起喝了咖啡。亨利告诉我,他最初在香港从事咨询工作,发现自己可以在一天中的头几小时内就完成整天的任务。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待了几周后,亨利意识到,每到下午,只要把自己穿的西装夹克巧妙放在椅子靠背,就可以溜出去驾帆船、徒步旅行或骑马。

  亨利还告诉我,他逐渐厌烦了咨询管理,于是决定自己创业。他搬到了上海创办一家市场营销机构,到最后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短信推介活动。他告诉我,自己如何决定参加“赢在中国”节目,如何把自己打扮地像超人一样出现在舞台上。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我从电视上看到他几小时之内就有的印象——亨利是外国人在中国成功的重要基准。同时也说明,按照亨利的标准判断,我自己在中国的时光是失败的。我凭直觉行事。我离开家,“过去了”,将自己向世界敞开。但我从未到达。

  我们在上海喝咖啡结束时,亨利送给我一本薄薄的书,书名叫“成在中国”。该书讲述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创业的经历,而亨利撰写了其中一章。

  亨利为该书写的一章叫“韧劲和坚持”。他的文章不是记录自己的一系列成功故事,而是记录一连串失败——项目失败,生意丢掉,差点儿破产。我获悉,甚至亨利亮相“赢在中国”节目,也算不上成功。尽管亨利进入最后一轮,但最终只排在第12位,离获得重奖还有6位的距离。

  当然,几乎不论从什么标准来看,亨利在中国获得了真正成功。他创立了盈利的公司,得到了回报,并且过着优裕的生活。但我起初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与其是钦佩亨利在中国成功,不如说是钦佩他成功地做好了自己——超凡脱俗、无拘无束、乐观活泼。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30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