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日报
截至2012年底,在广州生活、工作的回国留学人员约有4.3万人,留学人员累计创办企业3000多家,分布在广州区域内的10多个创业园区。
这些年来,留学归国人员在广州创业的情况究竟如何?近日,广州社科院蓝皮书发布关于《广州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研究》介绍到,近年来回国来穗工作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越来越多,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海外留学归国科技人员已成为广州推进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结合广州社科院关于《广州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研究》报告情况,南方日报记者梳理了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在广州的创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陶达嫔 实习生 龙淼辰
■聚焦
1
哪些“海归”来穗创业?
学历“本科”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类毕业生占比不小
“近年来,回国来穗工作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越来越多。”
报告称,这些年来广州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呈现几大趋势,一是数量的增长,广州“海归”数量从每年数以百计到现在的数以千计;二是学历与专业的转变,来广州“海归”学历层次从以硕士、博士为主到目前演变成以为数众多的本科毕业生为主。专业方面,由以前以理工科为主到现在有大量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大量管理类的毕业生回国工作占不小的比例;三是留学归国人员自己创业、兴办科技企业,当“老板”成为一种势头。
那么,究竟是哪些类型的留学归国人才来到了广州创业?
从研究报告情况来看,在广州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依其原有学习、工作经历可以分为四大类型:留学后曾经在国外企业工作过或创业过的“经验型”“海归”,年龄多在40岁以上;回国后先在国内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工作,再出来创办企业的“过渡型”“海归”;具有工作经验,但缺乏企业管理经历或市场销售经验,回国后直接创办企业的“间接型”“海归”;以及为数不多的留学毕业后直接回国创办企业的“缺乏经验型”,年龄多在30岁左右,他们的创业欲望比较强。
综合起来,目前在广州创业留学人员有几个特点。
一是创业留学人员年富力强。其年龄多在30岁—40岁,多数带有科研成果回国;40岁以上才回国创业的也有相当部分。他们中间大多是在国外业有所成,或者取得了一定的科研、社会地位,不少人在国内申报“千人计划”、广州市创新创业百人计划取得成功。
二是团队创业趋势明显。其中一种是回国前已经组建有团队,另一种是在国内与亲朋、同学组成合作团队,分工负责研发、管理、营销等。单枪匹马创业、成立公司后才进行招聘组建管理层的较少。
三是初期创业资金自筹为主。企业能存活3年以上后风投资金陆续跟进,申请政府科技专项也多有收获。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生存困难值得重视,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四是较为专注于产品研发,但对市场营销感到吃力。在穗留学人员对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比较自信,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也较有把握,但是对于市场营销特别是国内市场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如不按契约合同办事、拖欠货款工程款等普遍感到担心。
2
哪些行业“海归”多?
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
到2012年底,留学人员在广州累计创办企业3000多家,分布在广州区域范围内的10多个创业园区。那么,“海归”们来广州,都在哪些行业创业?
“留学归国人员来广州创业已经成为广州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仔细梳理研究报告可以发现,“海归”们创办的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行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贡献税收也随之增加。
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均注重研发和原始创新,研发人员在员工中所占比例较高,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比国内同行多。在一些细分行业技术领先,有些创造发明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一些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公司成长壮大,成为本行业的“领跑者”。
此外,“海归”创办的企业中,约1/3为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其项目的研制者都是“海归”人才,研究的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所研究的新药正是广州创新水平及产业基础都相对薄弱的生物制药和化学创新药。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海归”们在广州创办的科技企业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企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留学人员创业的行业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技术、环境保护、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咨询等六大类。其中,电子信息类占43%,生物医药技术类占26%,光机电一体化占9%;二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等6个园区的留学人员企业共申请专利335项;三是产品开发能力较强。超过80%的留学人员企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新增长点。
3
“海归”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国内实际
“虽然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最活跃、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目前超过2/3的留学人员创办科技企业还处于创业初期,整体规模还较小、总体实力、竞争力不强,在现实市场竞争中由于其不具品牌效应、缺乏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处于弱势地位。而广州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科技企业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梳理“海归”们在广州创业的总体情况发现,“海归”们创业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
首先,市场成为制约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海归”们研发的技术、项目大多比较领先,但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往往不能适合国内实际,市场化道路相对较为艰难。对于长期居留国外的留学回国人员而言,复杂的国内市场往往令他们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集中表现在政府采购中,部分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受到挤压;政府机关包揽了一些本可以由市场完成的业务;广州本地中介服务市场发育不足,无法形成好的创业氛围和企业文化等。
其次,科技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资源不足。广州仍然缺乏足够数量的具有海外工作和学习背景的国际化科技人才,吸引和培养国际化科技人才的生态环境仍有待改善。不少初创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招不到留学人员、留不住高层次人才,甚至于某些专业上至企业高管、下至实际操作的技工都很难找。企业招人难,留住人才更难。
此外,中小微型科技企业资金依然匮乏。广州科技投融资市场存在发育不良,资本与项目难以对接,创业(风险)投资量少且又条件苛刻,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影响到融资发展强度等等,这是“海归”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与此同时,政府服务精细化程度不足,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有待落实也是“海归”们在穗创业的“一道坎”。留学人员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来穗创业发展成本高,不仅是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还要耗费资源成本。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如户口办理、工商注册、租住出租屋、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琐事,而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流程繁复且指引不明,管理不规范,办理这些事情耗时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