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云南鲁甸地震黄金救援期搜救纪实,生死竞速72小时

2014-8-6 20:41| 发布者: 思齐| 查看: 356| 评论: 0|原作者: 思齐

摘要:   398人、410人、589人……3日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连日来迅速攀升的死亡人数,让人揪心。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一边是与死神赛跑的救援队伍。“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正在一点点消失,但救援在一波波 ...
    398人、410人、589人……3日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连日来迅速攀升的死亡人数,让人揪心。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一边是与死神赛跑的救援队伍。“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正在一点点消失,但救援在一波波持续、加力。

  争分夺秒 寻找生的希望

  6日清晨6点,当第一缕晨曦露出天际,震中龙头山镇主街道上,云南消防总队特勤支队88名消防战士集结出发,奔赴20多公里外的甘家寨搜救被掩埋群众。

  “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这是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于建华对所有参战消防官兵提出的要求。

  震后仅仅50分钟,昭通支队鲁甸大队15人就已经赶到现场全力展开救援,震后不到两个小时,昭通支队12车85人也到达现场参与救援。这是最先开进重灾区的救援力量。

  随后而来的是云南各路消防官兵,云南各路武警官兵,成都军区组织的救援部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

  截至6日中午12点,公安消防部队已有1010人参与到灾区各处的搜救工作中,已经对4832户进行了搜救,搜救出131人,其中生还36人,解救疏散群众3905人。

  紧张的搜救仍在继续,一身黑色救援装的史宝国行色匆匆。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神鹰救援队的中队长,他和队员们刚刚接到一位叫毛天缘的受灾群众求救,在20多公里外的银屏村,可能还有生还者。

  “现在没有车辆能进去,我们带齐装备跑步前进。”史宝国说。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中国红十字会旗下的专业社会救援力量陆续驰援灾区,从最先抵达的云南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到陆续驰援的贵州、四川、山东、北京、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市的专业社会救援队,截至6日上午已有130名社会专业救援队员抵达灾区参与搜救。

  在老街的废墟上,浑身是泥的云南武警总队二支队救援队队长邹勇正站在坍塌的楼板上指挥救援;“每次看到家属渴望的眼神,心里就想‘拼了,就是死也要把人救出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张利虎满眼血丝,进入灾区2天来他只断断续续地睡了5个小时。“不放弃一丝希望!”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

  不放弃希望,希望就会出现。

  ——5日17时左右,一位76岁的老人被消防官兵救出。

  ——5日18时30分左右,一位88岁的高龄老人被成都军区某部救援部队救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的每一个阶段,全面深入的搜救都没有停止。从清晨到午夜,奔赴灾区的各路救援人员用全身心的投入,科学有序的方法,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6日中午时分,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在八宝村成功救出四名被埋群众,包括三名重伤员和一位受惊吓的老人。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龙头山镇银屏村又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近68小时的50岁妇女。

  目前,各方迅速组织部队官兵和专业救援力量共2.9万余人,对灾区展开拉网式搜救,确保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据统计,截至6日16时,共搜救出被掩埋群众600余人,收治伤员2993人。

  72小时,从第一分钟开始,救援的队伍就在奔跑,与时间赛跑就是在抓住生命的希望。

  守望相助 坚守故土家园

  龙头山镇龙泉村的村口,一块“滇东第一村”的石碑格外醒目。

  三天前,这个满是粉墙黛瓦的“滇东第一村”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瞬间将这个美丽的山村撕扯得满目疮痍。龙泉村龙泉社区的党员余朝辉第一时间从山间的花椒地冲回自己的家。

  墙倒屋塌,余朝辉年迈的父亲已经被深深掩埋在震后的废墟里。找到父亲的遗体,余朝辉来不及悲伤,他和村里其他的党员、干部一起组织了自救突击队,冲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村民家中。

  亲帮亲、邻帮邻。地震摧毁了家园,却没有摧毁人们坚守家园的意志。

  龙泉社区副支书杨绍华,地震发生时尚在鲁甸县城办事,得到消息后,这位年近60的老汉一路疾驰,半个小时就赶到了家中,来不及安排好受惊的妻子,杨绍
华首先找到了村组长和村里的党员,迅速形成一股救援力量。

  “我们这个村子从来都很团结!”56岁的李开勋很自豪。地震发生后,这位土生土长的龙头山人打电话给自己在昆明的儿子李先伟让他回来救灾。

  这位参加过汶川抗震、芦山抗震的小伙子,5日已经启程回家重建家园。

  和李先伟一样,成百上千的龙头山人都走在了回家的路上。无论是在哪里打工,无论是在哪里求学,“回家”“救灾”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这些骑着摩托车,背着竹背篓从昆明、从鲁甸回来的故乡人,成为灾后发放物资、重建家园的主力军。

  4日深夜,满眼血丝的陈旺昌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帐篷里走出来,这位鲁甸县中医院的院长带领着全院医务人员,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投入到伤病员救治当中,此时已是疲惫至极。“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鲁甸遭灾,我们鲁甸人就要冲在最前面。”陈旺昌说。

  在鲁甸,从崎岖山路旁不起眼的农家小饭店,到断壁残垣间临时搭起的粥棚,每个经过的人都能免费在这里吃到热粥热饭。

  72小时,灾难和痛苦没有摧垮灾区人的意志,守望相助凝聚起大家团结一致战胜灾难的决心。

  全速前进 打开生命通道

  山体滑坡、村庄被埋,道路中断、车辆受阻——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天,从沙坝村到龙头山镇,伤员一度只能被安放在毫无遮挡的街道上。灾情究竟如何?只有走进去才能知道!

  全速前进,一位名叫谢樵的武警边防战士冲在了前面。4日下午,接到救灾请求的武警边防部队赶往大林村灾区,前路被突然形成的堰塞湖阻断,为摸清对岸的灾情,谢樵第一个纵身跃入水中,最终被巨浪吞没。

  道路是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全速前进打通阻断的道路,就是灾区打开生命的通道。

  4日下午,一架军用直升机准确地降落在临时搭建、平整过后的停机坪,从震中龙头山镇龙泉村学校附近的空地上运走了第一批伤员。“空中生命线”就此开通。

  直升机轰鸣而去,开始了生命接力。截至6日16时30分,成都军区出动直升机267架次,运送危重伤员159名。

  5日一大清早,武警交通第一总队第三大队第一支队队长陈凯旋站在龙泉镇镇口被塌方阻断的公路上,他身旁的山脚下是滔滔流过的龙泉河。

  前方道路被掩埋,龙泉河桥被阻断,通往重灾区龙头山镇老街只剩一座仅能步行的小桥。

  “不能让伤员躺在大街上!”陈凯旋开始了他的战前动员。

  十台大型工程车,60名干部战士——属于他们的战斗打响了。

  5日22时左右,灯火通明的龙泉河畔,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咽喉桥”——龙泉河钢架桥顺利架成,鲁甸地震发生后一度中断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终于打通。呼啸的救护车全速开进震中,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通过这座蓝色的生命之桥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

  投入人力1.2万余人次,组织大型机械2200余台(辆),陆续抢通了国道213线、昭巧二级路和上百条县乡、乡村公路等救灾生命线;截至6日16时,灾区90%的区域已恢复正常通讯;灾区复电率达88%;受灾地区已有33个点恢复供水,解决供水人口6.57万人……

  数字背后凝聚的是各方的艰辛努力。云南省副省长、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长尹建业说,与时间赛跑,全力抢通生命线。

  几乎与此同时,首趟转运伤员专列“救1”次则载着17名伤员一路疾驰,比预计到站时间提前约40分钟驶进昆明火车站。伤员陆续被送往各大医院。

  6日16时30分,地震发生后72小时,龙头山镇主街道上,各色救援力量依旧往来匆匆,橙色的消防队员、绿色的解放军战士、红色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深蓝色的蓝天救援队……

  “继续把搜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尹建业说,“我们在72小时内,拼命抢命;72小时后,决不放弃。指挥部将加强对救援力量的协调部署,分片包干,进村入户,一家一户检查,确保搜救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盲点。”

  72小时,不是结束,随着灾区道路的全面抢通,更多的救援队伍在向灾区挺进,期待“黄金救援期”后的生命奇迹。(记者罗宇凡、曹凯、白靖利、李放、岳德亮、浦超)

  
来源:中国新闻网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