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四川大巴山的农民变迁:出路更多了

2014-6-19 20:27| 发布者: 黄小编| 查看: 385| 评论: 0|原作者: 黄小编

摘要: 绵延的大巴山下,昔日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排排富含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小洋楼”。在四川巴中市平昌县的驷马水乡,去年刚搬进新房的70岁老人李玉满是历史的见证者,“在这大巴山里,以为会种一辈子地,没想到开个 ...
      中新社巴中6月20日电 (记者 殷樱)绵延的大巴山下,昔日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变成了一排排富含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小洋楼”。在四川巴中市平昌县的驷马水乡,去年刚搬进新房的70岁老人李玉满是历史的见证者,“在这大巴山里,以为会种一辈子地,没想到开个农家乐卖点茶水也能赚钱,现在的农民出路多了。”

  30多年前,位于大巴山的驷马镇曾孕育了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该画原型为驷马镇双城村的邓开选老人。油画中枯黑、干瘦的父亲形象折射出当年双城村人生活的艰辛,也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象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如今的双城村,四通八达的耕作路网将村子连为一体,渠系配套的水利设施浑然一体,连片蔬菜大棚星罗棋布……作为全国连片扶贫开发区之一的四川巴中市,正在实施的“巴山新居”工程已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本。

  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巴山的邓开选及其儿子离世后葬在了自留地里。然而,他的孙子却走出了大巴山,辗转深圳、上海、广东、新疆,成为中国亿万农民工当中的一员。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开始;30年后,中国农村因改革开放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家罗中立就曾向媒体表示过,伴随着邓开选的孙子走出大巴山的那一刻,中国农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邓开选一家无疑是时代变迁的缩影。然而,留在大巴山里的农民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青山、绿水、产业、新居,一个个名词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村旅游打造让李玉满的农家乐尝到了甜头。刚忙过端午节接待的李玉满正盘算着,如何利用驷马水乡的景区优势,升级自家的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七八月的天会越来越热,应该会有不少城里人来避暑,我得做点准备。”

  家住巴中恩阳区高店子新村聚居点内的董治福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住在新房子里,家家户户还通了连户路,居住环境比城里人还好。”

  新居虽好,但要留住人。通过流转土地、引进龙头企业做大产业基地、吸引农户向产业集聚地集中等方式,巴中的不少新农村建设中都在不断提升农村自身“造血”能力,也吸引不少外出务工者回家创业。

  在高店子新村,就建起了500亩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董治福将自家土地以每亩600元人民币流转给了公司,自己每月在基地打工可挣1800元,一年收入则有2万多元。如今,打工、入股、分红,农户身份由农民转变成为产业工人,生产方式得到改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实现了财产性收入增加。

  同时,巴山新居建设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许多外出务工青年陆续回到家乡建设家园已成为潮流。

  就在已投入生产的巴中经开区的达芙妮(四川)制鞋产业园,今年计划新建6条生产线,可满足2400人就业。这对于在外打工的大巴山农民工来讲,又多了一条在家门口就业的路子。
    “我觉得在家能挣着钱总比出去打工强。”李玉满老人感慨道,有多少去世的老人劳累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巴山,然而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面兜了一圈,开了眼界又回来,但村里的景象也是今非昔比了。(完)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