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多地高考透露教育改革信号

2014-6-9 02:46| 发布者: 外晨| 查看: 566| 评论: 0|原作者: 外晨

摘要: 930多万考生参与的2014年中国高考落下帷幕。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备受中国民众关注,也因多地考试内容、模式 ...

原标题 :2014中国高考释放教育改革积极信号


2014高考

      新华网长沙6月9日电(记者袁汝婷 谢樱)930多万考生参与的2014年中国高考落下帷幕。这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备受中国民众关注,也因多地考试内容、模式、政策微调而引发热议。

    2014年被称为中国教育改革元年,而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的高考,无论从考试命题、考查模式还是评价制度,都释放出改革积极信号。

    北京市语文考试出现“微作文”,特别注明可写诗歌;“门与路”、“穿越沙漠与自由”、“谈不朽”等多地作文题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数学全国卷出现“没有公式、没有运算,只考推理”的题,并要求考生应用统计与概率方法预测空气质量……

    湖南省湘钢一中教科室主任、高三语文教师罗辑认为,将诗歌文体纳入语文高考值得肯定。“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都以实用性、工具性为主,文学性比较单薄,诗歌写作纳入高考,是语文教育文学性的回归。”

    “高考命题是教育的指挥棒之一,无论是考查思辨的作文还是考查逻辑推理的数学,都有可喜的改变,引导中学教育向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多元素质发展。”长沙同升湖学校高中教研组组长邓伟说。

    高考命题“微改革”,动作虽小,含义深远。而从2013年起,从中央到地方,多地探索高考方案、模式改变,及评价录取机制的完善,可谓力度不小,动作频频。

    异地高考大范围迅速铺开;多地探索推行多元选拔、录取模式;教育部宣布双轨制将施行;各省高考特长、竞赛加分“大瘦身”,一系列方案出台,部分措施起步。

    2014年,中国异地高考人数空前庞大。2013年,异地高考政策破冰,首年全国12个省份共安排4440名随迁子女当地参考。今年,这一数字猛增至28个省份、5.6万人。城市化进程之下,流动社会的教育公平已迈开大步。

    此外,中国多地尝试打破“一锤定音”考试模式,拒绝“一考定终身”。在浙江,34所高校在录取时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参考面试及平时成绩,被称为“三位一体”选拔;在广东,被称为“中国高教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实行高考成绩60%、学校笔试30%、平时成绩10%的“六三一”录取……

    “高考改革不能仅止步于此,还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尽管部分措施已有成效,但仍存在政策各异、门槛参差等问题。“目前高考最大的问题是招生主体存在政府、学校不分的现象,这让学校‘带着镣铐跳舞’,选择权有限。高考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校、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则担任监督者的角色。”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5年下降后首次反弹。然而,高校的生源危机仍在发酵。高考刚刚结束,中国各大高校的“抢人”大战已如火如荼。

    一方面,名校、重点高校人气爆棚,仍想方设法“掐尖儿”,另一方面,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却门庭冷落,招不满人。生源分配所呈现出的结构性问题,凸显出中国教育资源均等化面临的严峻形势,亟待教育改革破题。

    “高考怎么改?人才选拔去向何处?答案不一而足,但教育改革应指向同一个方向: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与底线,给予平等竞争的更多机会,给予资源均等的更大可能。”储朝晖说。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