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广州5月17日电(记者吴雨、谈昦玄)广东是中国第一侨乡,曾有无数旅人背起行囊,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随着经济贸易相互融合,一批批乡音难改的侨胞子女投身华文教育,架起沟通桥梁的同时,也令民族情感“新根发芽”。 17日,记者遇到广州暨南大学大四学生、印度尼西亚华侨林明慈的时候,她正在该校华文学院咨询攻读华文教育硕士学位的事。她告诉记者,对于华文教育的热情来源于当地华文师资的匮乏,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201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林明慈放弃了在印尼做会计的丰厚薪水,来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攻读华文教育专业。作为第二代华侨,在来广州读书前她从未登上过中国的土地,更别说去爷爷的祖籍地福建看一看。 林明慈说:“现在,印尼华文教师专业程度较低、年龄层出现‘断代’,这使我身上有着很强的使命感。”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聚居着3000多万华人华侨,其中印尼超过1000万,泰国有700万,马来西亚有560万。在各国的华侨华人创办了形式不同的华文学校,以满足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渴求和需要。 在东南亚,华文教育在印尼被禁数十年后,又开始蓬勃兴起,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泰国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华语课,并计划推广至高中校园。 “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工具,想要通过约束语言而阻断华人华侨与家乡的联系是很困难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邵宜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东南亚等国家交往日益频繁,面向几千外海外侨胞的华文教育也已重振旗鼓。 “大量华文学校复办,这让师资问题显得尤为棘手。”邵宜回忆,“2005年华文教育专业招收来的第一批学员竟然都是50岁到70岁的老头、老太太,可见当地一线华文教师资源多么贫乏。”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东南亚侨胞来到中国留学。据了解,每年有来自9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生华裔青年和外籍学生来华文学院就读,其中东南亚华裔青年占比高达70%。 “截至目前,华文学院已经送走了6届华文教育的毕业生,招生规模从当初五六十人到现在已翻了三番。”邵宜告诉记者,“学生已逐渐过渡到以青年人为主,他们有着新生代华人华侨的特点,学习华文更多出于现实考虑。” 由于华侨华人已从“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转变,华文教育也逐步向海外延伸。近年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海外开设了远程函授教育,在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设置了近30个教学点,已培养了1700多名毕业生,目前在读学生共计1500多人。 据了解,广东省自2004年起,每年都组织选派100多名华文教师,到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支持海外华社开展华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 邵宜表示,随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不断具体化,华文教育将愈发受到重视,或能借助“新丝路”到达一些华文教育的盲区,并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交流模式增进中国与各国的沟通与交流。(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