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题:我们为什么要有信仰?——当代青年在现实中追问理想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申志清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的本科专业是行政管理,现在研究中共党史。 当大部分年轻人对电子商务、影视动漫、机械工等就业前景光明的专业趋之若鹜时,申志清的这个“逆向”选择并未得到家人朋友的理解。 大三时读到的一本讲述中共党史70年的书籍,触动了申志清。“尤其是讲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部分。”他说。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以及盛衰兴旺的真实记录。”申志清希望未来挖掘更多党史故事,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似乎离生活很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伟做过一个课题——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观现状调查,44.4%的学生选择了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没有明确信仰的学生占到了39.6%,选择了资本主义和宗教的学生分别占了10%和6%。 “物质化的时代下,信仰似乎成为一个人可有可无的附属物,现实压力下的大学生,更多想着如何找到体面的工作,赚到更多的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章正反问,为什么最纯粹的大学生群体中,信仰却成了“奢侈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屌丝”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让一些年轻人在浮躁焦虑中困惑。或者愤世嫉俗,或者悲天怜悯。 “屌丝”这个词既消解了当下流行的成功学镀金的虚妄,又拒绝了主流意识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金一驰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体现了信仰的逃避主义或者虚无主义,是对理想追求自我放弃。 不久前,金一驰去了一趟重庆红岩魂纪念馆,面对革命先烈们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他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在那种环境下坚持下来?为什么那个年代的青年都充满了理想和斗志? “或许,当代青年人可以在历史追问中寻找到破解迷茫的路径。我们需要像先辈们一样,拥有坚定的信仰。”他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蒋国栋认为,在怀疑的时代,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未来自身的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蒋国栋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蒋国栋做了一个推算。从现在开始,按照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梦的设计,大约还有36年可以变为现实。那么以国家规定青年为14到28岁这个范畴来看,当代青年的年龄到那时应该是50到64岁之间。 “从现在到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正是当代青年施展才智的阶段,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说。 申志清认为,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进程密切相连,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也成就青年。 “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是当代青年追求中国梦的生动体现。”清华大学学生王小龙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李科一考虑的是实践力的问题。“梦想离开实干就是空想,就是白日梦。” “读书、出国,就业、创业,成家立业,买房置业,都是我们的梦想,非常具体,非常实在。”李科一说,这些梦想的实现,与国家的整体发展和规划息息相关。 他认为,应该跳出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演绎,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藩篱,打掉暖洋洋的小资情调和物质崇拜,升华以实用为基础的右倾关系。 中国各大高校都在开展“三走”活动,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下网络。青年学子们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必要,但未来不仅要走向操场,还要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最基层的农村。 今年春节,李科一去了云南一个山区,去之前有各种各样的美好想象,“到了以后发现那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交通条件很差,百姓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李科一说,当你真正参与其中,才会懂得人民的心声和需要。 调研了一个多月,离开时,全村老少鞭炮齐鸣,背着行李把学生送出山。“这种最淳朴的感恩,会影响我一辈子,不仅是职业选择,还有人生信念。”李科一说。 “如果有一条可以选择的青春道路,不要羞于提及自己的信仰,有信仰,不迷茫,才能在改革的大时代中,大有可为。”章正说。(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