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3月25日电 (记者 宋方灿)综合消息:西非地区近期暴发埃博拉病毒疫情,疫情可能已经从几内亚蔓延到邻国利比里亚等国,目前已有近60人丧生。中国驻几内亚使馆24日紧急提示: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应加强防范,勤洗手,勤消毒,讲究个人卫生,近期尽量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前往疫区和人群密集地区,如有头痛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几内亚近期暴发埃博拉病毒疫情,目前至少已造成86人感染,59人死亡。几内亚卫生部门表示,今年2月9日几东南部马桑达州首先出现奇异发热致死病例,随后周边的基西杜古、盖凯杜等州亦发现类似病例。几此前并未发现过埃博拉病毒,经检验确认马桑达地区采集的病毒样本系由埃博拉病毒引起。 另据报道,邻国利比里亚也发现6例疑似埃博拉病例。利比里亚卫生部长格温尼盖尔24日在一份声明中称,“今天上午我们接到6例疑似病例的报告,其中包括4名妇女和1名男童在内的5人已经丧生,另外一名女童正在接受治疗。” 虽然格温尼盖尔没有透露死者的国籍,但一个医生机构透露,死者是利比里亚北部地区的居民,他们此前曾去几内亚的埃博拉疫区参加葬礼。 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分子鲨鱼”,于1976年在刚果(金)被发现,主要疫区是中非和西非的一些国家。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通常由血液、体液、黏膜、皮肤接触等传播,传播速度很快,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其主要症状为高烧、头痛、关节与肌肉疼痛、喉咙痛、虚弱、腹泻、呕吐与胃痛等,死亡时口鼻流血。目前尚无疫苗,亦无有效疗法,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致死率最高可达到90%。该病毒上一次暴发是在2012年5月至11月,导致62人感染34人丧生。 目前几政府已采取紧急措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和国际红十字会等人道救援组织展开合作,向疫区派遣医疗人员,派送药物以防止疫情蔓延。 中国驻几内亚使馆24日提醒在几中国公民加强防范,勤洗手,勤消毒,讲究个人卫生,近期尽量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前往疫区和人群密集地区,如有头痛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中国驻几内亚经商参处也提醒驻几各中资机构、援外专家、华人华侨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并避免与动物的不必要接触,本单位中、外方人员一旦发现头痛发烧等疑似症状立即就诊。(完) 埃博拉出血热在几内亚蔓延 病例已扩大至首都 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25日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死亡率高,感染力强的疾病。在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已经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将要爆发的迹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自2月9日首例感染者病发后,已有80人患病,59人死亡(包括3名儿童)。3月23日已确认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有2人病发身亡。现在该病已经蔓延到首都,部分地区出现恐慌。 据英法媒体报道,2月9日首例被确认后,感染者在增加。几内亚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了法国里昂研究者的样本分析结果,并在3月22日公布传染病的名称为“埃博拉出血热”。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南部的森林地带。当地的相关机构正在对患者进行治疗。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3月22日法国民间的NPO组织——无国界医生团(MSF)把来自比利时和法国的重达33吨的医疗物资运往几内亚,并在已经确认出现感染者的地区着手设置隔离建筑。在MSF担任热带疾病医疗顾问工作的埃歇尔•史塔克博士表示,对于防止感染力强的疾病的蔓延,隔离建筑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要配备专业人员担任患者的护理工作。 埃博拉出血热1976年在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等。病毒的宿主被认为是蝙蝠、猩猩、豪猪等动物。直接接触患者的遗体、体液和排泄物等会感染该病,此外性交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该病无特效的医治方法和疫苗,死亡率高达25%-90%。 目前已确认以下地区发现该病,2012年7月乌干达西部17人死亡,邻国刚果10人死亡,几内亚出现感染者。并且,一个拥有200万人口的首都,人员物资流动频繁的港湾城市出现病发身亡的案例,对于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很大的打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几内亚负责人穆罕默德阿古阿尤亚表示,像几内亚这样医疗设施脆弱的国家,该病一旦爆发,国家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因此,要避免与感染源接触,防止疾病蔓延。 此外,埃博拉出血热有向几内亚以外的地区扩散的迹象。几内亚的邻国塞拉利昂共和国有一名14岁的少年去几内亚参加一名感染者的葬礼,之后死亡。塞拉利昂当局正在对两个事件的关联性进行调查。另外,来自几内亚的一名感染者22日被确认曾前往利比里亚旅行。(实习编译:张源 审稿:王欢)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