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媒体札记:接机

2014-3-10 22:54| 发布者: bbs_admin| 查看: 311| 评论: 0|原作者: 爱笛

摘要:   为昆明“3.01”暴恐杀戮遇害者燃起的“头七”烛光刚刚熄灭,中国人又遭受了一次接踵而至的巨大悲伤痛楚。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2时40分起,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客 ...
来源:徐达内小报

媒体札记:接机            

  为昆明“3.01”暴恐杀戮遇害者燃起的“头七”烛光刚刚熄灭,中国人又遭受了一次接踵而至的巨大悲伤痛楚。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2时40分起,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客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包括150余名中国籍乘客的239人生死未卜,并且,在截至今天上午长达48小时的焦灼等待后,已经接近绝望的家属们仍然几乎没能得到任何百分百确定的关键消息——不论是飞机(残骸)现在所处位置,还是未能发出任何呼救信号的原因。

  MH370像是突然之间就从时空中彻底蒸发了。

  数年前那部热播美剧《LOST》里的情节或者外星人之说,毕竟只能是科幻片式的异想天开。流逝的时间,不仅让机上人员的生命奇迹变得愈加渺茫,也让地面守望者的心情焦燥不安。以社交媒体为集散地和加速器,围绕此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极其混乱的景象,在过去两天里,各种信源渠道之间互相否认互相辟谣的场面层出不穷,以致于只要参与过微博微信上的全民讨论,无论是一惊一乍的普通用户,还是理当发布权威消息的媒体账号,几乎都被裹挟进了“造谣传谣”的过程,无一幸免。

一、伦理:叶公好龙

  周六一早8时许,在通过外电陆续接获马航宣布的飞机失联消息,并意识到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人群体遭遇的最严重空难后,搜狐腾讯网易凤凰的编辑们立刻将MH370失联的消息推上首页头条,代替了原本铁打不动的两会专题,稍顷,作为商业门户“老大哥”的新浪也跟了上来,开始滚动援引由新华社、中新社、央视发布的紧急通报,从《马航失联客机未与我国管制部门建立联络》到《马来西亚航空副总裁:我们不知道飞机现在在哪》。

  此时,大批原先聚集在人民大会堂门前的记者也已接获采访指令,调头转向奔往首都机场。在那里,接机的家属们原本正兴奋地等待着亲友理应在6时30分的降落。

  但是,正当这场新闻大战彻底打破周末兼三八妇女节早晨的慵懒气氛之际,队伍内部出现了“倒戈哗变”,令有关记者采访伦理的争执在事发之初喧宾夺主。

  是@财经网,一个影响力长期位列前茅的媒体账号,在10时27分,对着奔向T3航站楼的同行背影喊出了一声:“听闻大批记者前往北京首都机场要采访家属,在此恳请各位记者同胞,按耐住抓独家的心,等待官方消息,也给家属空间。此刻他们更需要安静,不要打扰,不要采访。”

  作为配图的,是一张由@凤凰网城市在9分钟前率先发布的现场图片,画面显示,在警察的搀扶和护卫下,一位女性家属情绪失控,掩面哭泣。于是,这家门户本来正在加速发布更多表明现场媒体云集的照片,当发现同行已将指责火力引向自己一方时,只能自辩:“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揪心,家属也需要安慰。凤凰城市无意抢独家,只希望一切能安好。也希望其他媒体不要刺激家属,因为,换谁都一样。一有准确的消息,我们即时发布。祈福保佑。”

  与此同时,作为代表整个门户发言的@凤凰网,也试图以转发@财经天下周刊留言的方式,缓解正在向自己聚拢而来的压力:“我们都体会过等待亲人消息时的焦虑,请给家属们以空间,他们需要安静。”

  最大的压力来自最高喉舌。11时01分,@人民日报发出微倡议《请给家属们一个安静空间》:“首都机场启动马航失联应急处置小组,已有马航人员赴京处理相关事宜,乘客家属将被安排入住饭店等待消息。针对马来西亚航班事故,在此恳请各位记者,按耐住抓独家的心,给家属空间。此刻他们更需要安静,不要打扰。”

  两小时后,又以转发自家高管@许文广呼吁的方式,再度提醒告诫“不要打扰乘客家属”:“多问航空公司和有关部门,而不是追问乘客家属,他们此刻知道的信息不会比你更多。已经有媒体发布大声痛哭的家属照片了,一圈照相机和摄像机围着痛苦万状的他们在拍摄。给他们应有的空间和尊严,即使你记不住新闻伦理,也应该记得做人的准则。”

  很快,这份由@财经网和@人民日报——两个平时看上去绝非同道中人的媒体账号——接力发起的新闻伦理呼吁,从@新华视点、@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处得到积极响应,@凤凰网亦跟进转发。就此,微博微信上掀起了一轮针对“无良记者”、“嗜血媒体”的汹汹来势。

  这其中,那幅呈现一男一女在镜头包围下痛苦愤怒的照片,成为呈堂证供。贴图为证,@望京网作出鄙视手势,“求求你们,让家属安静的等消息吧”;_-冰翼-_也是勃然大怒:“家属情绪失控,一帮记者冲上去猛拍,你们能积点德吗,你们现在想让人家家属说什么...你们这些记者能不能考虑下当事人的心情,设身处地的想想,不要再在伤口上撒盐。”

  曹保印的表态尤其值得关注。作为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总监,他的微博留言颇为痛心疾首:“我的媒体同仁们,在报道空难时,你们的职业素养、职业伦理和作为人的起码同情心哪里去了?空难发生后,你们将镜头对准家属,围追堵截,为了自己想得到的无效信息,毫不顾及他们伤心欲绝的感受,你们的行为是可耻的啊!他们的感受还用采访吗?请去报道更重要的信息吧,将你们的镜头从他们的脸上移开!”

  此时,那些正在首都机场把镜头对准家属的记者们,自然无暇反驳。是另一些同样可以坐而论道的媒体精英,开始为新闻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平衡一辩。

  午后,博客天下杂志在微博上张贴出其主编石扉客火速写就的《没任何理由让记者不去现场》:“空难事件,出发和到达机场,与空难现场一样,乃至与遇难者生前空间一样,都是敬业记者应该抵达的广义现场。当事人的眼中,家属的痛苦,和灾难过程,灾难原因等一样,本身就是灾难的组成部分。遇难者家属的悲伤,是命运的无常,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悲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分,更是追问事件原因与责任最具道义力量的拷问。以最快的速度来揭示信息,尽可能地挖掘隐情,是媒体的天职,也是公众知情权的天然组成部分。采写固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但决无任何理由反对媒体去现场,更无任何理由反对媒体报道灾难内容...723动车事件里那篇著名的报道《永不抵达的列车》里,对遇难者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与深切同情,更是成为灾难公共记忆里无法忘却的一部分...不要把新闻伦理无限扩大化,不要太苛责媒体,不要把‘多事’、‘碍事’的帽子随便戴在媒体头上,更不要担心谁来管媒体和记者。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管媒体和记者的人。”

  在这篇获得业界广泛传阅的文章开篇处,石扉客提笔便声明自己同意央视主播李小萌所言“记者现在去机场没有错,找想聊的人聊一聊,注意出发点、姿态、距离,慎用镜头”,此时,另一位活跃在微博上的央视出镜记者也加入声援队伍。

  接着石扉客的话头,@王志安写道:“在灾难中,人们经历的痛苦,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分。乘客的家属固然需要尊重,但不拍摄不采访并不意味着就是尊重,因为那样,他们的声音就没办法为众人所知。现在,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利益诉求,远比一般围观的人重要吧。真正的原则是:没有不能拍摄的场景,只有不能采取的方法...媒体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不受当事人欢迎的角色。这很正常。因为公众的知情权和当事人之间的隐私保护是相互冲突的。这里面的边界是法律,不是当事人的感受。只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媒体的采访权利就应该得到保护,即便有些采访和拍摄会导致当事人的某些不快。幻想一种没有情绪冲突的采访关系是不现实的。”

  为了讽刺那些矫枉过正的批评者,这位央视记者还打了个比方:“记者这个工作,就像是厨子,真君子远庖厨,但也却远不了饭食。伪君子们一边吃着宫保鸡丁回锅肉水煮鱼,一遍说着厨子们的不是,‘太残忍了,还有人性么?’一阵打嗝之后,他们就散了。”

  虽然并不供职于新闻机构,但学者王晓渔此时亦站在了记者镜头的后面,并且指定了更值得指控的对象:“在突发灾难面前,媒体应该遵守基本伦理,避免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但这不意味着媒体应该缺席,媒体的缺席是对媒体伦理最严重的违背。在历次事件中,伤害家属情感的不仅有媒体,也包括一家一个工作组的善后模式,让家属和家属隔绝开来,让家属和媒体隔绝开来,制造出家属情绪稳定的景象。”

  “每次有事,学界总是有人第一时间跳出来教训媒体,说轻了是书生之气,说不好听就是一种好为人师的过于自负。学界老师们最需要做的,是和业界一起对付信息管制!这才是真正需要你们的勇气与智识的地方!”——在《没任何理由让记者不去现场》一文中,石扉客除了以“7.23”动车事件里那篇著名的报道《永不抵达的列车》为例,强调“对遇难者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与深切同情,更是成为灾难公共记忆里无法忘却的一部分”,还不点名地批评了象牙塔里的教授。

  从行文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何镇飚应该就是被责备的“好为人师”者,他在昆明“3.01”事件当夜所呼吁的“媒体报道恐怖袭击的伦理与责任”,曾经广获响应,成为中国新闻出版报等所赞扬的理性对象。

  一周之后,类似的新闻大战再起硝烟,何教授自然责无旁贷。甚至是比@财经网还早了几分钟,他就发出了“请媒体不要采访接机的亲友”的提醒,而后全面阐述理由:“不伤害新闻当事人是媒介伦理,指的是非公众人物。媒介如果展示亲友的焦虑悲伤就是对他们的伤害。记者可以安慰他们,听他们倾诉,但请不要急于报道。不要二次伤害,公众没有了解他们悲伤的所谓‘知情权’,不要侵犯个体隐私。再谢。”

  所以,当听闻那些对“书生之气”的批评,@何镇飚当即反驳:“每次我一提伦理,就有缺乏专业素养的记者跳出来说是不让媒体采访。偷换概念。媒体可以采访机场、航空公司、政府部门等,不要找借口伤害...记者应该是记录者,而不是伤害者。如果家属需要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媒体可以在媒体区等候,而不应该去主动提问打扰。信息发布不是媒体无德的借口。”

  其实,比起那些听到一句“在北京航站楼,一60岁老头一边用手帕擦着泪水一边一拳揍到一个正拿着相机拍他的摄像师脸上”的说法,就大呼“打得好”的围观者,学界和业界还是能够达成一些共识。那就是@王志安的另一段话:“类似空难这种灾难,家属不受媒体记者的近距离打扰,是技术安排内容。比如,设立媒体警戒线,只容许在警戒线外拍摄。(有家属愿意接受你的邀约,私下接受采访,这是另一回事。)媒体警戒线的设立,是权衡媒介和家属两者权利很好的方法。中国的许多事情,是缺乏技术规范,而网民总是喜欢讨论宏大问题。”

  同持此论的还有@Jonathan测试版。服务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位年轻记者,以台湾 TVBS 的《新闻自律规范》为榜样,微博叹息:“突发新闻这行业在中国,现在变得越来越可笑,连最基本的行业守则和标准都建立不起来,每次有争议,围观的、做媒体的、学术界的,只会在微博上叨逼叨叨逼叨,每次吵完谁都不服谁,永远轮回下去。国内自恃有节操的媒体,是时候协商建立统一的突发新闻报道准则了,这行之所以烂,是每个从业者只会叨逼叨。”

  节操是什么?真实情况是,对记者围堵采访的批评本身就需要依附于那些展现家属悲痛的画面来实现,类似《马航发布会现场:家属情绪失控险砸记者相机》这样的报道,更像是借着揭发“嗜血媒体”的机会再“消费”了一回灾难。事实上,包括财经网、人民网、凤凰网在内,这些呼吁“请不要采访家属”、“与其举起镜头抓拍家属痛苦万分的表情,不如静候他们身旁,一起祈祷”的媒体,几乎概莫能外地都将前方记者抓拍到的“家属痛苦万分的表情”,展示在了首页或者专题的醒目位置,能够在眼部打上马赛克已经算是仁至义尽。至于微博围观者的积极转发,也只不过应验了“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

  而一些身在前方的记者,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在新闻伦理和职业冲动之间,他们自有平衡之道。围观者争执不休的当晚22时许,广州日报就通过微博张贴了自家新入行小记者陈珉颖在丽都酒店二楼雨轩厅家属区的10小时心情记录:“我静静地混坐在家属中,用笔和纸默默记录着,我没有打扰这些悲伤的家属们,他们有对话,我就记下来,因为后方一直提醒我要谨守一个新闻人的职业规则,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不要给家属带来伤害。但后方也要求我用观察记录下这些历史性的时刻,这同样是一个记者的职责。”

二、流言:爱恨交集

  有关记者采访伦理的争论只能算是插曲,很快,在那些陆续出台的家属故事面前,即便是曾经痛斥“无良媒体”的一些义愤填膺者,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心情转换成了感同身受的悲伤。

  层出不穷的流言,才是这起客机失联事件中最标志性的舆论场特征。信息传播之空前混乱,令社交媒体的便捷优势和无序劣势均一览无余,如果说微博还能够有一些谣言对冲和自净机制,那么,相对封闭的微信简直成了各种假消息的绝佳温床。

  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一场充斥着大量不实传闻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几乎所有参与过讨论的人,包括带头呼吁不造谣不传谣的官方喉舌媒体在内,至少在事发当天,基本上无一遗漏地都报道过事后被否认的消息——如果按他们自己的定义,都参与过“造谣传谣”。

  之所以发生这种“全军覆没”的情形,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搜救前方的消息极其混乱,并且在多个关键问题上长时间没有一锤定音的答案。不管是来自哪个看上去很权威的媒体引述的权威人士说法,似乎下一秒钟就有可能被另一个看上去也很权威的媒体引述同样权威的人士所否认。

  新华社就很尴尬地陷入了“自打耳光”的境地。

  要知道,早在事发当天早晨9时许,@新华视点就带头发出了以下微评,并得到@新华网助力扩散:“在这个让人焦急不安的时刻,我们更要更加镇定,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踏实等待最终消息的确认,为航班上的乘客祈福!”

  不料,@南都评论跟帖时那句“关于防谣,预防针打多了,也难受啊!”话音刚落,新华社就因为冲入抢新闻的竞争洪流中,而迅速沾上了“造谣”的污点。

  11时许,新华社发布快讯,宣布“越南搜救人员发现失联客机信号”:“越南媒体8日报道说,越南搜救人员当天在越南南部金瓯省西南120海里处发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失联客机信号。”

  毫无意外,这条快讯迅速成为人们奔走相告的热门消息。然而,稍顷,央视即在直播中宣称“媒体所称‘发现地点’为失联前最后位置”,与此同时,微博上也流传着由路透社援引自越南官方的否认消息。@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更有推测,“新华社可能引用的是越南社交媒体Vnexpress.com的消息”。

  但是,紧接着,13时许,@人民日报自己也掉进了陷阱。由其所发布的“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政治处主任窦凯还大校称,飞机坠落在坚将省土珠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又被外电证伪:“越南海军上将Ngo Van Phat否认了早前越南国家媒体关于他说过飞机已经坠毁的消息,称根据失联飞机的速度和最后已知位置推测,飞机‘很可能已经’坠毁在马来西亚海域,而非越南海域。”

  自作孽,不可活。这可是微博上最有“权威”身份的两大中央喉舌,并且,也是从事发之初就高声呼吁“不造谣不传谣”的媒体账号。于是,对官办媒体本就存有抗争意识的民间围观者,纷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着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大声耻笑。像@花总丢了金箍棒这样的知识精英,更是反复提醒,面对发生在海外的此等突发事件,还是应该更信赖CNN的消息。

  知道你们相信CNN更甚CCTV,也知道你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收看CNN信号的条件。于是,就有好事者灵机一动,随后编造出了“CNN报道,飞机已确定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北100公里境内坠落,因当地暴雨,当地民众以为是陨石坠落。目前当地还在下雨,搜救工作坚难展开,初步估计机上全部人员已遇难。据悉首都机场家属悲伤失控”的消息。

  这条有意打上“CNN”标记的伪造消息,同样是经由微博,被饥不择食的名人大V和媒体账号——例如@南都周刊——迅速接纳,摇身一变成为了言之凿凿的新闻,直至那些全程紧盯CNN屏幕的观众大为讶异,出言辟谣。

  另一则晚间出现的假新闻,则源自一位来自天涯论坛的用户,伪托越南通讯社之名,并且,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窦凯还大校又被设定成了发言主角:“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失联17个小时后,在北纬065515,东经1033443海域被正在执行搜救任务的菲律宾海事船发现。飞机被发现时机身破损较严重,但未解体。机舱大部位于水面以下,仅机尾部露出水面,但少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聚集在机尾部机舱,另有数十位携带水上救生器械的乘客漂浮在周围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面等待救援。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政治处主任窦凯还大校称,从现场情况来看,人员伤亡程度可能远远低于此前的预期,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还不如说,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流言盛宴。

  此前这些事例,多少可以算作上了外电的“当”,而当天下午14时许,@成都晚报从马航在京发布会上发回的消息,则无情地暴露了职业缺陷。当时,这个媒体账号以五个感叹号的方式高呼“降落”,声称“马航总经理现场讲话,航班已证实在越南南宁(音)降落。是‘降落’。”

  居然还强调了一声“是‘降落’”。

  这个事后被证明是理解错误的“好消息”,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被拒绝相信,因为,有关MF370降落在“南宁”或者“Nanming”的说法,大概是微博上最早流传的一个不实消息,源自FACKBOOK和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体,但在当天上午10时许就已经被@中国经营报等引述南宁机场管理集团的说法加以否认,午后,法制晚报亦援引中国驻越使馆消息,证实网络自发搜索者所言——“越南没有所传的Nanming机场”。

  更加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认证身份是“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的@小马哥爱747,也以一个涉事方高管的身份,变成了添乱者。当天下午15时,他曾经发布英文微博,声称“飞机已经找到,波音技术团队正前往协助调查”,但随后又删除此前留言,宣布消息有误,搜寻仍在进行。

  眼见几乎所有人都被裹挟了进来,感慨也应运而生。痛恨谣言者怒斥参与传播的媒体和意见领袖,而认为“事出有因”者则强调“动态真实”本就是信息传播的规律。官员大V@段郎说事即是后一种观点的支持者:“马航客机失踪,网上各种消息满屏飞,各媒体甚至包括官媒都在不断出现失误,继而又纠正失误,这说明:对于重大消息,在最终信息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关切之心驱使人们都在纷纷猜测或推理,而这猜测或推理大多与谣言无关,除非真正的愚不可及者,才会采信单一信源来源。当然,故意造谣者除外。”

  承认“今日航班失事的错漏消息满天飞,实为职业史罕见”之后,媒体人徐一龙亦微博有言:“马航失联的消息,已经证明多个消息不实或互相矛盾。你要说都是造谣,肯定不合适,这事本就具备太高的不确定性;你要说,都是正常的,也不合适,肯定有媒体未尽全部努力去证实。互相往对方走走,别苛责媒体,媒体也别放纵自我。”

  在当晚通过腾讯大家专栏发表的《专业,专业,专业——灾难报道为何谣言泛滥》一文中,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除了为那些正在机场采访家属的同行辩解,也重点分析了同行纠结心态:“转发或者传播二手资讯不是问题,但是既然是专业媒体,和网友的区别在于,要确保信息的来源。比如,看到别人说是CNN的报道,或者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官网的消息,至少要去这些地方确认一下,一来确保真实,二来别人也可能转述错误。只是,现在大家都有一种心态,只要转述的时候说清楚来源是哪里,自己就没有责任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文体:根据xx媒体转述xx媒体转述xx媒体的报道,当然,还有一些媒体,干脆把来源省去,显得好像是自己的一手信息。这是放在所有媒体面前的考验:谁都想做到又快又准,但是如果要保证准确就会比别人慢,愿不愿意坚持呢?这确实是很难取舍。CNN在报道波士顿爆炸案的时候,虽然快,但是错了很多,不但被波士顿警方嘲笑,就连奥巴马在白宫记者晚宴上,也拿CNN取笑了一番。当然,有些媒体会觉得,这无所谓。”

  至于新华社,看上去是另一种“无所谓”的表情,丝毫没有被“官媒造谣”的阴影笼罩。不仅继续动用自家微博账号@新华视点,汇同@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高呼“不造谣不传谣”,还在次日播发电稿《自媒体时代,请管好你的麦克风!》:“对于各种版本谣言的始作俑者,有的可能是为了给焦急等待的家属一线希望,有的或许是曲解了各种媒体的报道,有的恐怕只是恶作剧为了趁机‘长粉儿’,殊不知这些或有意、或无心的谣言已在不断搅动家属们的伤口,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他们。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手中的麦克风不是盾牌。权利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请别肆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使自己成为谣言生成、散播链条的一员。莫让自己善意或恶意的玩笑成为愚弄和伤害他人的利刃。”

  在周日所刊社论《关注“失联”飞机是一场生命的守望》中,新京报也是对“不和谐的音符”给出了批评:“微博和论坛上,不断出现‘发现飞机残骸’、‘机上有人幸存正在海上呼救’等假消息,不论编造、发布这些假消息者动机何在,这样的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不仅混淆视听,可能干扰正常搜救,误导关注事件的人们,更不啻在情绪激动、起伏,正处于最脆弱状态的机上乘客、机组人员亲友伤口上撒一把盐。”

  而和菜头,则是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劝告各位“别刷了,都睡吧”:“我理解你的心情,希望尽快得知MH370的下落,否则心里有这么件事情连周末都过不好。但是,那么多人挤在网上刷新,传播的都是各种毫无意义的垃圾...今天一整天,各种打着“CNN说”、“美联社报道”、“路透社消息”名头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泛滥不休。而其内容毫无任何价值,大部分无需求证都知道是假的。你刷了一天,不觉得累么??这里,让我告诉你一个异常简单的判定标准:任何没有出处Link的消息都是耍流氓。”

  财新网亦发表《马航事件谣言与社交媒体的未来》,由作者伊夫强调“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和发布方式正极大地受到来自社交媒体的挑战和影响”:“几乎所有人都在转发,但只有极少数人真正在事实层面挖掘或求证‘新的’有效信息,搭便车的自媒体集体‘失语’;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消费速度明显地快于新闻产出速度,对真实有效信息的需求缺口被放大,但满足这种社交环境饥渴的是谣言;?这种需求如何被满足:是传统媒体社交化?还是自媒体商业化?也许都不是;?适应了年轻读者口味和互联网开放精神的聚合类媒体,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可能会重蹈传统媒体组织形态的泥潭。”

  今天上午又刊出对武汉大学教授沈阳的采访记录,由其分析“飞机失联缘何谣言迭起 ”:“谣言传播的一个原因是信息匮乏,而这种匮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滞后”,是由多种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国家、语言、距离等各方面障碍。造成信息滞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飞机失联后的搜救工作是由多国合作完成,并非由一国独立来做,国际救援效率不高,信息自然无法及时更新...这种滞后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信息‘饥渴’,当大众对信息的渴望达到一定程度时,理智的甄别和判断能力容易被情绪所干扰,任何首先到达的信息都更容易被“先入为主”地接受,进而传播。另外,这次事件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点,信息发布的时间也有先后,反复出现信息变异震荡,信息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点分别开始网状辐射,在交叉点碰撞,进而相互证明或者相互证伪。可在这一系列‘辐射反应’中,并没有‘辐射’以外的信息源作考证参照,导致类似‘以伪证伪’或‘伪上加伪’的情况出现。”

  同样专注传播学研究,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海明则于今晨借环球时报定义《“善意的谣言”是网络急躁症发作》。

  文中,首先承认“指望舆论理性并不现实”:“指望在真相缺席的情况下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没有谣言和传言,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纵观网络上有关失联航班的信息,除去有限的权威信息,以传言居多。对于这些传言,批评的声音不少,而在我看来,这是舆论的常态写照。”

  而后,又强调这种信息急躁症是“一种不够健康的文化状态”:“面对传言,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缩短传言的生命周期,让传言昙花一现。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提升公众的舆论素养——让更多人认识到舆论发生、传播的规律,认识到舆论的非理性特性,懂得舆论在真相出现后很快归于理性。这也是舆论的自我净化功能。提升公众的舆论素养,需要真相、知识和经验的三位一体。”

  再加上网易新闻客户端《独家汇总马航事件中6大不实消息》等报道的提示作用,第一个24小时里流言满天飞的景象,在周日算是有所降温,至少,那种由好事者哗众取宠创作而成的伪托新闻,只能在微信相对闭塞的朋友圈里存活。

  然而,之所以这起客机失联事件能够催生如此之多的谣言,不全是因为“耍流氓”,各种权威信源的互相否定才是根本原因。例如,昨天,就出现了马来西亚官方内部莫衷一是的说法:先是代交通部长希山慕丁上午宣称飞机上共有4名疑冒用护照的乘客后;此后,民航局总监阿兹哈鲁丁13时左右又澄清其上司的言论,称只有2名乘客疑冒用护照;而马航在京工作小组发言人却又宣称,目前信息显示,所有登机乘客的证照信息都是相符的。

三、审判:锱铢必较

  “一有突发事件,就会涌现出一大批嗜血的圣人。他们不关注事件本身,只在乎其他人的的语言、动作,那怕是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他们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一番,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与重要”——@青媒素的这段感慨,应该既是为记者采访家属的正当性辩护,也是在讽刺那些微博上的找茬者。

  @床运专家更加不留情面:“关心失联客机最近情况,是人之常情。满世界子啊网上找人有哪句话说得不合适,不合时宜,政治不正确,然后赶紧截屏,吆喝示众,喊打喊杀。这种网上小脚侦缉队,是变种还是遗传? ”

  不知道被打抱不平的对象中,是否包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庆安。这位央视嘉宾因为对外交部部长王毅记者见面会的一段点评,而在过去两天里受尽辱骂。

  当天午后起,@黎津平等微博发言者接力发布一句话式的指控,声称周庆安在镜头前谈及马航失联事件时,宣布对于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现外交能力的机会”。据此,@钱文忠、@雷颐、@导演高晓舰等均齐声怒斥“猪狗不如”、“一帮畜牲”。

  然而,若是回到央视直播时的语境,周庆安应该不需要承担如此严重的骂名。当时,他应主播之邀点评王毅宣布因需处理客机失联事件而提前结束记者会之事,有以下发言:“其实这也是在外长的记者会之前,考察我们的外交工作的一个非常好的实战,展现给了各国媒体,因为在这个环节当中呢,我们说中国的的外交是说两个围绕,一个围绕国内的经济建设,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也是一个检验一个在观察我们的外交工作如何更好地去联系去保护中国公民的重要机会。”

  如果说周庆安还有一些因为央视背景而在网络舆论场上“躺枪”的冤屈,那么,@雕爷就更加觉得是被道德审判了。毕竟,这位美食家只是在这两天没有停止发布吃喝玩乐的自拍图片,面对跟帖中的指责,他很有战斗精神:“按照道德逼们的逻辑,370航班近三百人失踪了我就不应谈论吃喝,那请问,平均每天中国都有近三百人死于车祸,是每一天噢!生命肯定不分高低贵贱吧?车祸与空难也不应分个高低贵贱吧?问题是我该哪天谈论吃喝呢?如果点蜡烛有用的话,我也不是不会呀...世界好些了么?”

  而富豪江南春只能在满屏“不做广告会死吗”的斥责声中,忍气吞声自删微博。怪只怪他的借机营销实可谓“不合时宜”——8日上午10时许,他以配发广告宣传图的方式留言:“这年头,说不准呀。飞机也能失踪!已通知行政部在yongan100.com上订100份永安保险最新航意险二百元可保一年飞行,保额1000万给各大高管,万一飞机失踪了,总算对家人有个保障,总不能因为飞机会失踪就不出差了!”

  还有一些是左右派之间的宿怨,因为客机搜救工作的展开而重新滋长。作为《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王小东就在微博上有感而发:“一些人大骂,中国的飞机军舰为什么还没有到,美国的第七舰队如何如何。现在你们知道有第七舰队的好处了?当初我们提我们也要有第七舰队怎么光听你们骂了?现在知道美帝全球部署的好处了?当初我们提解放军要走出去怎么光听你们骂了?这些事是关联的懂吗?”

  至于对央视昨晚《新闻联播》没将客机失联事件作为头条新闻的批评,也贯穿着自由派知识分子对新闻管制的长期反感。

  昨晚19时39分,一个名叫“台北廖婉怡”的微博账号愤愤不平地喊道:“大陆的新闻联播为什么不把马航370救援的新闻放在头条?有任何的事情比一百多个国民的生命更重要吗?开会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国民有个美好的未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当那么多国民生死未卜,大陆的最重要的电视台只是在新闻结束的时候才说这件事。我真的想不通,想不通。”

  当一众右派转发者同呼“想不通”之际,@谣言档案馆、@点子正等截屏为证,开始辟谣——不过,严格来说,这场辟谣也是“答非所问”,因为被当作澄清证据的,其实是前天晚间的《新闻联播》。

  8日那晚,之所以央视可以用客机失联消息作为头条,更多的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新华社已经播发了习近平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的指示,以及李克强紧急同马来西亚总理通电话“敦促马方迅速有力开展马航失联客机救援工作”等消息。而到了昨天,没有了最高指示护驾,即便央视可以动用新闻频道24小时直播进展,也不能在严格按照政治排序确定新闻播报先后位置的《新闻联播》里打破原则。

四、祈福:催人泪下

  信息洪流中,奔涌着有罪推定的偏见,奔涌着夹杂私货的宿怨,同时,也奔涌着感同身受的悲伤,奔涌着守望相助的祈福。

  外交部长王毅在记者见面会的开场白中就主动提及对马航客机失联感到“揪心”,并且为此提前结束答问。习近平和李克强的批示,不仅激励了各门户网站用MF370专题替换原先不可动摇的两会头条,人民日报和央视也可以借此在最宝贵的版面和时段里多讲一些搜救进展。

  尽管对记者采访家属的行为产生过一些争执,但那些悲情讲述最终还是征服了眼球和心理防线。事发当天下午,新民晚报、法制晚报等就已经将客机失联之事推向头版最显眼位置,当晚,新浪新闻客户端的群像描绘——《马航上的中国乘客》——又广获传阅:“有画家、有佛教徒;有出生不久的婴儿,有自由行的老人;有赴泰国游玩的一家三口;有赴马看望女友的小伙。愿他们,全部安全。”

  网络媒体不眠不休,周日一早出版的各地机关报和都市报,亦全情投入。钱江晚报封面用的就是王毅“揪心”二字;重庆时报用整个封面设计了一幅蔚蓝大海迎接日出的美好画面,上书“北京,晴。MH370,等你回家”;北京青年报对着首都机场红色的MH370告示牌,大问一声“MH370,你在哪里?”,并配发头条评论《每个公民的生命都牵动全体国民的神经》;京华时报在头版镌刻着“最小的不到两岁、最老的79岁”、“80后女孩一家都在飞机上”等细节,并声泪俱下地“以生命的名义企盼奇迹”:“海子有句诗,‘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20多个小时杳无音讯,让每个关注这一事件的人都感受生命的可贵。如果可以,给亲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吧,一声简单的问候,蕴藏多少生命的信息。企盼奇迹,企盼239个鲜活的生命从阳光中归来。”

  对生命宝贵的感怀,在微博上尤以两段最为催人泪下。

  其一来自大V@韩寒:“以前写过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有时候,“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这些时间来,更觉如此。愿悲伤恐惧能够过去,事外之人更懂珍惜。 ”

  其二源自一个名叫“航空管制锐RAY-ATC”的未认证账号,因其特殊身份和情真意切,而戳中全民泪点:“马航370,管制雷达希望看到你。如果听得到,请保持现有高度直飞目的地。放心,我们为你申请直飞,大家都很乐意让你们第一落地。航路天气目前晴朗,目的地北京气温5度,有些冷,下机穿厚点。记得抱抱接你们的亲友,他们很爱很爱你们。”

  总之,在过去三天里,这一架载有150多名同胞的失联客机,激发了全中国的恻隐之心,汇聚成全中国的悲情守望。

  应该说,由@人民日报创作发布的那幅“MH370,全中国都准备接机”祈福图,也得到了亿万民众的转贴认同。但是,当这些中央媒体账号反复而密集地将舆论关注导向“默默祈祷”后,还是有一些吐槽在第二天涌现出来,正如@武大沈阳所吐槽——“官微有三宝:爱心、蜡烛和祈祷”。

  凤凰网今日亦以首页专题《灾难前,心灵鸡汤为何惹人厌?》,大加嘲讽:“在这公众时时关注事件进展的时刻,‘权威主流媒体’们除了翻译了下外国媒体的稿件,并没有拿出最新的实施进展和专业的分析评论,反而是在无休止的煽情。也许因为信源有限,事件进展的报道不会那么快,但是,延绵不绝的心灵鸡汤还是惹怒了关心这件事的公众。”

五、恐怖:疑窦丛生

  一周前发生在昆明的“3.01”暴恐事件,给中国舆论刻下了浓重的烙印,尽数显现在对MH370的讨论中。

  事实上,从得知客机失联的第一秒钟起,互联网上就涌起了“恐怖袭击”的联想。而@央视新闻一个可以视作“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加大了人们的担忧。

  8日午前,这个代表央视的媒体账号发布乘客名单影印照片,但是,编号84的那位乘客却被打上了唯一的马赛克,导致围观者纷纷推测此人的名字中很可能隐含着身份嫌疑,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就是新疆维吾尔族人。

  然而,同属央视旗下的@网络新闻联播却没能同步打上马赛克,两相对比,果然,那位84号乘客的名字是如此地具有标志性——买买提江.阿布拉。

  且不论@央视新闻的初始动机究竟如何,但这种“欲盖弥彰”的效果,无疑证明了,即便是在昆明事件后高呼“不要因为一小撮人标签化整个民族”的官方喉舌,也未免“口惠而实不至”。

  中国青年报昨日头版发表《失联客机事件:造谣和隐瞒同样可耻》,便是不点名地提及此节:“信息不明之时,故意隐瞒是可耻的。乘客信息的披露,大可不必对个别乘客的信息加以隐瞒;飞机失联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以及相关方面应急行动的迟缓,都有必要作出解释。信息越公开,越有助于发现真相,安抚人心。”

  虽说,随着新京报等查证宣布买买提江.阿布拉是一位维族青年画家,此行是参加艺术代表团赴吉隆坡“中国梦.丹青颂”书画展,对84号乘客是劫机恐怖分子的猜疑算是渐渐平息。但是,当有乘客冒名使用假护照登机的消息确认,以及美国宣布调查此事是否涉恐怖主义,窃窃私语重新获得了公开议论的信心。

  种种蹊跷到超出常人理解能力的情形——飞机的最后突然转向、连最后呼救信号都未能发出、事发三天却无法找到最后位置,的确助涨了对恐怖主义向中国全面宣战的推论,微博微信多有推论,长着亚洲人面孔的冒名者当初是通过中国南航预订机票等线索,均已表明一种可能性,即这架飞机原本是要被劫持开往北京实施恐怖行动。

  然而,亦有镇定者劝告不必大惊小怪,东南亚使用假护照实行偷渡的现象并不罕见,而且,那两个冒名者的最终航程是经由北京去往欧洲,虽说恐怖行动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现在就直接挂钩实在过于心急。

  在昨日首页专题《持假护照登上马航失联客机说明什么?》中,腾讯即对此有详尽分析:“两个持假护照的人士登上了飞往中国的失联航班,并且是在敏感的‘3.01’昆明暴力恐怖袭击之后和中国两会期间,这是否过于巧合,是否有可能是一起恐怖袭击?目前,各方包括马来西亚总理均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美国有关方面在听说两位未登机乘客护照被盗,也引发了涉及恐怖主义的担忧,正在进行相关调查。据路透社报道,一位美国航空运输界的前官员,就认为这两个持假护照的乘客强烈显示了恐怖袭击的可能。尤其是在有消息称飞机检测安全、天气晴朗、机师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很难相信会发生一场无声无息的意外。然而,要说明这是一场恐怖袭击同样不容易,正如航空界人士指出,‘一个假护照并不能导致一架飞机凭空消失’。恐怖分子需要足够的炸药才能让飞机瞬间解体,让机师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而如果是劫持,除非飞行员中有内应,否则也无法想像连求救信号也无法发出。到现在为止,马航飞机为何失联,发生了什么状况,仍然还是一个谜。”

  同样,由@中国经营报昨天发布,并在微博微信间广为流传的一篇《机长对你说》,既部分解答了疑问,也留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悬疑:

  “为何失去联系近7小时后,马航才公布?一架飞机不可能凭空消失,它配有无线电、应答机、发射器等设备与地面保持联系。马航公布的失联时间,应该是飞机起飞2小时后进入巡航时,也正是一架飞机最平稳的时候。它忽然从二次雷达屏幕上消失,这种情况并不能说代表它出了危险,因为遭遇烟雾也可能突然消失...因此马航需要做的就是—个个排查,直到凌属6点追溯到中国,而中国空管局回应说该航班没有进入管制区,此时才能确定失去联络,否则航空公司不可能贸然发布信息引起不必要恐慌。此外,马航携带了7个小时航油也是-个考虑因素。”

  “航班已经失联超40个小时,为何还不能定位?这里面有很多可能,比如人为关掉应答机让飞机消失、比如发生坠毁掉入海域等,在进一步信息没有公布时,任何的猜测都是不负责任的。航空公司宣告坠毁是—件非常严谨的工作,在没有确认看到飞机残骸前它是不会宣布的,这也是为何马航至今都表示‘没有证据表示MH370坠毁’。而如果真的发生坠毁,残骸的搜寻可能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在大海里搜寻一架飞机的难度不亚于海底捞针,尤其夜间搜救的难度会加大。注:民航历史上法航447就是在飞跃大西洋的上空时忽然失踪,6月1日宣布失踪,直到6月7日巴西军方找到了飞机垂尾,并根据编号确认是法航447航班,航空公司才正式宣布飞机坠毁。此时已经过去了超过1400小时。”

  “为何飞行员没有发出求救信号与地面联络?原则上,飞行员发出危险信号非常容易,比如在无线电中呼叫MAYDAY(求救信号),或者用应答机发射代码,7500代表劫机、7700代表紧急状况。不过911之后FAA提高了飞机的适航标准,飞机的驾驶舱门即使凭借手枪也无法突破,因此飞行员在没有发出求救信号后飞机就失踪,很可能代表着该航班遇见了不可控的突发问题。机组人员忙于去应付这种状况,乃至没有发出求救信号的时间,甚至不排除飞机爆炸空中解体的可能。另外我看了事发时间的卫星云图,尽管地处热带,但当时那片海域的天气比较‘干净’,因而排除了热带风暴的可能。”

  当然,这一切现在都还建立在推论的基础上。不过,昆明“3.01”事件和MH370失联已经确确实实地改变了两会的既定议程,并且有可能,也将改变以习近平亲自领导的国安委为抓手的中国大政方针。

  财新网今日已刊由胡舒立署名的新世纪周刊社评《反恐大方略》:“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攻击与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具有相似的性质...鉴于‘东突’势力日渐猖獗,中国在安全战略上,必须采取更为坚定的立场,面对恐怖主义,不退缩,不手软,依法处置。同时,以负责任的和建设性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参与对中亚和中东安全框架的构造,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而面对“独狼”式恐怖分子在新疆出现的可能性,@黄章晋ster另有解析:“中国的恐怖分子与Robert Pape所说的恐怖分子刚好完全相反,他们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完全边缘化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的人,都是宗教狂热分子,并且没有诉求。中国网格化管理的维稳体制,不太可能出现Robert Pape描述的恐怖分子,因为他们更依赖易被监控的现代通讯工具...他们的信息封闭和落后,使他们不能改进自己的技术...这种手段最低端的恐怖袭击者,恰恰是社会控制能力强大如中国也难于防范的。”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0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