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太原12月29日电(记者王飞航)在此间举办的“华光礁Ⅰ号沉船”山西特展上,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丘刚表示,在中国南海水域已经发现了近千艘古代沉船,而目前中国能“下水”的考古工作人员还不足百人,水下考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被誉为“世界第三黄金水道”。在浩瀚的南海水下,已经发现大量古代沉船遗址。文物在海底沉睡多年,打捞出水对文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若不打捞,不法分子就会盗捞,破坏更严重。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设立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拉开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序幕。 “经过一段时间的水下考古工作,我国水下考古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华光礁Ⅰ号沉船所沉没的地点位于海南西沙群岛中部靠南,它也是我国西沙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船,对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丘刚说。 据介绍,水下考古的作业内容与田野考古大致相同,但是“陆地上很容易就完成的测量、拍照、取样等工作,到了水下,变得异常艰难;20米深的水域,每天工作时长不能超过半小时,且一天只能潜水一次。”丘刚说,水下考古证的获得要比陆地考古证难得多,截至目前,全国仅有50多人考取水下考古证。据初步统计,在南海水下已经发现近千艘古代沉船,水下考古工作任重道远。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曾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立南海水下考古基地和西沙工作站,同时开展考古研究船的建造、重点海域的专项调查、重要沉船和水下遗址抢救性保护等重大项目,从而构建起国家主导、以沿海海域为主、适当兼顾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 今年4月,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已经在重庆开工建造,该考古船设计排水量为930吨,全长56米,宽10.8米,吃水2.6米,航速12节,建成后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址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