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华文媒体老总在山东临沂参观考察。图为重型机械生产车间内,华媒代表拍摄正在工作的车间一线工人。 杨晓卫 摄
9月11日,华文媒体老总在山东临沂参观考察。图为华媒老总听导游讲解齐魏马陵之战详细过程。 杨晓卫 摄
9月11日,华文媒体老总在山东临沂参观考察。图为澳中传媒集团总编辑黄成威在王羲之书法广场拍照留念。 杨晓卫 摄
中新网临沂9月13日电(杨晓卫)“变化真是很大,谁能想象原先贫穷的老区能有这么现代化的机械和干净整洁的厂房。”有过6年基层车间的工作经历让美国华网社长胡大江在临沂重型机械生产基地车间里不禁发出感叹。
50余位华文媒体老总在出席完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后,于10日、11日走进山东临沂参观考察当地文化遗产开发、现代物流发展与城市建设等情况。一路上看到临沂老区的现代化转身,华文媒体老总们不时发出“超乎想象”的感叹。
在重型机械生产基地,华媒老总们的相机快门没有停过,穿工作服带安全帽的一线工人、干净整洁的车间地面、排列整齐的成千上万台成品挖掘机都成了他们镜头的宠儿与合照的明星。“想象不到昔日革命老区会有这么快速发展”,澳华文学网总编辑谭毅在不停按动快门的同时更重视细节,她说,“厂房如此干净,对工人的保护措施都非常到位。”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来自美国的《美中信使报》社长金鸣峰哼唱着《沂蒙山小调》《沂蒙颂》等经典的红色歌曲完成了他的首次临沂之行。金鸣峰说,从来不知道革命老区竟有这样发达的物流业。他已经帮在美国学物流专业的儿子联系了好几家有名的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交流的机会很难得,希望通过交流考察使国内的物流业获得更好发展。
澳中传媒集团总编辑黄成威是位钟情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古体诗人。看完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站在崭新整洁的书法广场黄成威仔细观看着王羲之《兰亭集序》和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的碑刻,忘情地流连在书法艺术氛围中,他不禁感叹,“幸好来到这里,这么多珍宝如果能给我两天时间研究那真是太幸福了”。为表纪念,黄成威作七绝《临沂书法广场》诗作一首:“今古法书汇广场,兰亭雅兴醉流觞。沂城聚宝千家笔,胜地长萦翰墨香。”
《澳门早报》总经理刘林峰表示,现在中国内地发展太快了,我们不能总是停滞在原来的印象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及时沟通交流。这次看到老区的新貌很震撼,远超想象,应该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临沂古称琅琊,是东夷文明和凤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少昊故国、琅琊故郡、书法圣城、三圣之乡”之称;近代的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贫苦劳动人民形象革命歌曲影响一代人;当代的临沂依靠其明显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被称为“物流之都,商贸名城”。(完)
世界华文媒体老总:愿做孔子文化的民间传播桥梁
中新社曲阜9月13日电 (杨晓卫)“孔子一生注重的道德修养其实都源自最平凡的日常生活,这是一种很亲善的文化,并非神圣高不可攀。”《凤凰卫视》公关副总监陈越在山东曲阜参观孔府时告诉记者,亲身来到孔子生活过的地方才会感觉到,孔子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内涵,是一门亲切与实在的学问。
50余位世界华文媒体老总12日走进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山东,通过游览孔府、孔庙、孔林,登泰山等形式切身体验孔孟之乡的文化魅力。参观游览过程中,首次来到山东的老总们对于孔子倾尽一生所研究的学问,以及他传奇一生的衣食住行都非常好奇。而在了解孔子的生平故事,孔子思想的传承历程之后,世界华媒老总们数次表达了“愿做孔子文化民间传播桥梁”的意愿。
在孔子故里亲身感受到孔子思想让来自加拿大的《环球华报》社长张雁感触良多,她说,“认识你的人首先认识的其实是你的民族文化,我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到山东,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这是在海外参观再多次孔子学院无法感受到的。现在孔子文化的这种亲切感带给我的感动,我会把这些感动写出来传递给更多人。”
“一个以道德修养为最重要事情的人,他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还有更多看似无关的百姓,这也是孔子的功德之一。”《加中时报》发行人蔡亮亮认为,孔子思想的民间特征非常明显,她说,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因为他的人生修养和文化惠及当代曲阜百姓,人们学习孔子文化提高生活品质,传承儒家思想发展文化产业,这种“富而好礼”的生活状态是千万民众的梦想之一。
美国《中华商报》总编辑王晓群说:“我们希望能过民间文化交流的形式在孔子学院之外为孔子思想的传播作出补充。”王晓群表示,不可否认孔子学院的影响已经遍布全球,但是作为民办的华文媒体也有特别的优势,他说“至少在美国,华文媒体因其民办形式更了解当地民众与华人,可以起到很好的连接窗口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亲切的民间交流形式更容易被接受,也会传播地更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