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阿克拉8月8日电随笔:走近加纳传统编织工艺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邵海军 非洲民众多手巧。一块普通的木头、石块,几颗树籽,半根铁丝,或是废弃的啤酒易拉罐,一经他们之手,都可以成为质朴有趣的艺术品。人们巧妙利用自然所赋予他们的一切,创造生活,编织梦想。 在有着“黄金海岸”之称的西非加纳,人们总会惊叹于街头随处可见的编织工艺品。手工艺制作者们在烈日炙烤下,手指翻飞,挥汗如雨,用竹藤、木材、棕榈叶、海草等精心编织出造型各异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也延续着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 在首都阿克拉街头的编织品露天市场,你不仅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桌椅、沙发、茶几、衣柜、床、电视柜、梳妆台等各种家具,花篮、包、鞋子、腰带等日用品,还会发现大象、狮子和黑猩猩造型的可爱的动物玩具。 在琳琅满目的编织家具旁,工匠们正埋头创造自己的作品。打磨木板,削尖竹藤,他们一刻不停。竹条在熟练的手指间来回穿梭,再以藤条、棕榈和海草等连结填充,逐渐织就一张张桌椅和沙发。沙发座椅会配上当地柔软的花布靠垫,有的还做成时尚的圆形,坐上去稳当舒适,似乎还能闻到大自然的味道。 这样的编织家具价格不菲,普通消费者大多只能望而却步。因制作过程复杂,一把普通的竹椅要花费150塞地,折合人民币约450元。 33岁的编织工塞缪尔·明塔是这里的资深工匠,干这一行已经10多年了。他介绍说,加纳的编织工艺从殖民时代起就开始流行,如今已变成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品牌,吸引了许多外国客人购买。 明塔告诉记者,他10岁起就把编织当成爱好,并决心长大做个编织工匠。“我们刚开始时就是编篮筐,一段时间后,我们都意识到,必须开动脑筋,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产品才能打开市场、长久发展,此后才有了这么多造型各异的家具,”明塔说。 对工匠们来说,编织不仅是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谋生的手段。精瘦干练的埃德蒙·库米从事编织工艺刚两年。因为家里贫困,他不得不从就读的一所技工学院退学。“这个手艺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只有不断努力,卖出更多的作品,才能挣够学费,同时养家糊口。” 尽管生意红火,但编织工艺仍面临发展困境。由于资金有限,编织工人们只能在主要街道旁摆设摊点、兜售产品。编织工人协会主席亚乌·包姆蓬告诉记者,过去20年来,工人们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售卖手工艺品,总是被迫到处搬家,这影响了编织业发展和编织品市场的扩大。 “编织工艺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我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固定场所,让他们安心就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而不是到处搬家。这将有利于加纳传统编织工艺的传承和社会的稳定,”包姆蓬说。(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