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拉萨6月23日电(记者许万虎、李远)眼下,西藏为期一个多月的冬虫夏草采挖季已接近尾声。在各个虫草采挖“大本营”里,藏族群众不断忙碌着,希望填满今年最后“一桶金”。 冬虫夏草,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至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极少的产量和较高药用价值,被外界称为“软黄金”。 记者日前驱车从类乌齐县出发,沿途翻越三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前往距离县城50余公里的卡玛多乡虫草采挖点。车行至“季日来山”,远处山坡上移动的“小黑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10余名正在采挖虫草的当地藏族群众双膝跪地,手攥小镢头,腰挂小口袋,目光穿过纷飞的雪花,流连于低矮的灌木丛中,不断在“沙里淘金”。 扎西卓玛,28岁,类乌齐镇扎沙村村民,布满高原红的脸上贴着几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看到记者气喘吁吁的样子,她放下手中的活,笑着说,“今天天气算是好的了,有时山里甚至一天能下5场雪,再出5次太阳。” 说话间,扎西卓玛的丈夫次仁群培惊喜地大叫起来,原来他发现了今天的第6根虫草,听到群培的叫声,村民们一股脑涌过来为他“捧场”。 记者看到,在群培发现的地方,隐约有一根紫褐色、牙签般粗细、个头不高的“小木棍”探出头来。原来,那就是虫草的“头”。群培告诉记者,虫草一般都藏在灌木丛下潮湿的角落里,旷地上是没有的。 在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中,群培小心拨开这个“小东西”四周的杂草,将它连泥带土拽了出来,骄傲地放在记者手中“秀”:刚出土的虫草摸上去凉凉的、软软的,活脱脱一个风尘仆仆的蚕宝宝。 “这个还不算大呢,有的比香烟还粗。”群培难掩心中的喜悦,捏着虫草的手微微颤抖。他说:“今年雨水多,虫草好,收购价格也高。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挖了20多天,赚了3万多。” 记者注意到,村民们在挖出虫草后,都会将土坑重新填埋、夯实。扎西卓玛说:“本来牛羊吃草就会破坏草皮,挖虫草时只有注意保护好草场,来年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告别扎西卓玛一家,记者继续前往山脚下的虫草采挖点,车行20分钟后,数百顶大小不一的白色帐篷便星星点点冒出了地平线。记者看到,采挖点里商铺、摩托车、流动医疗站点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俨然一个热闹的小集市。 “这个虫草采挖点是类乌齐县5个点中最大的一个,每天有5000多人在此采挖虫草。”卡玛多乡虫草采挖管理服务站负责人加永旦增说,虫草采挖点禁酒、禁赌,采挖人员、商户和收购商必须持有乡里发放的证件才能在此逗留。 加永旦增告诉记者,每天傍晚,采挖点便会充当起临时虫草交易中心,来自昌都各地和青海等地的收购商会在这里等候满载而归的村民,村民则将一天的劳动成果就地变现。目前收购价格为每斤7万至12万元不等。 正说着,不觉夕阳已涂满云端。帐篷边的虫草交易也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围成一圈,相互点评着谁家的虫草大,谁卖的价更高,欢声笑语传至远方……(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