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探访大寨“铁姑娘队”:豪情时时有,常怀劳动心

2013-5-22 07:43| 发布者: 还是那片枫叶| 查看: 774| 评论: 0|原作者: 还是那片枫叶

摘要: 烫着卷发,穿着职业装,63岁的贾存兰手脚麻利,大寨森林公园在她的清扫下愈发洁净。 近50年前,因为白天黑夜和男人比着干,包括贾存兰在内的23名女青年 ...
    新华社太原5月21日电(记者王学涛 刘翔霄 苏斌)烫着卷发,穿着职业装,63岁的贾存兰手脚麻利,大寨森林公园在她的清扫下愈发洁净。

    近50年前,因为白天黑夜和男人比着干,包括贾存兰在内的23名女青年,成为山西大寨村劳动队伍中的佼佼者,被人们称为“铁姑娘”。她们当中,当时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现任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当年就是“铁姑娘队”的代表。

    “虎头山上的树是我们亲手栽下,刚开始只有40厘米,现在有2人高。”贾存兰说,岁月流逝,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和干劲,已然化作大寨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如今,贾存兰作为一名清洁工,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生活好了不能忘劳动,我才60多岁,还想为集体多作点贡献。”贾存兰说,“孩子们都让我在家里享享福,但是劳作了一辈子,已经停不下来。”

    贾存兰的生活状态是大寨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了高产稳产的“海绵田”,成为中国农村的样板。毛泽东主席在1964年提出“农业学大寨”口号,海内外上千万人来到这里参观、学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姑娘”们挖石、挑土、担水、栽苗、打井、兴修水利,以“战天斗地”的气魄活跃在田间地头,终于实现了“牛奶面包新衣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景,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的夸奖,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劳动令人生昂扬斗志。在那个“玩命干,比着干”的时代,铁姑娘告别了“三寸金莲”“男人附属品”的社会角色,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我们婚姻自主,不再给别人家当童养媳。”“铁姑娘”队员贾存锁说。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铁姑娘中,除了一位已经故去外,其他22名姐妹依旧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年过六旬的她们,有的经营企业,有的开起了饭店,有的做起了清洁工。年纪一天天见长,但她们对劳动的热情并未减退。

    “生活没有劳动哪行。”“铁姑娘”队员李元眼说。

    李元眼的腿近年长了骨刺,已经不能下地干活。她为此落了泪:不是因为腿疼,而是为自己不能劳动而伤心。

    大寨人也没有停下劳动的脚步。在当年的“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带领下,大寨村近年来开始发展集体经济。2012年,全村总收入达10.1亿元,人均纯收入1.7万元。通过劳动,村里老人每月有生活补贴,村民每年有福利补助,大家“小有教,老有靠,病有保,考有奖”。

      劳动让人生充满收获——今天,在这个小山村,依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完)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7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