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国际观察)欧盟面临的危机与出路(详版) 新华社记者 法国总统奥朗德近日就推动欧盟建设提出一系列建议。他表示,法国能够弥合与德国的分歧,带动其他欧盟国家一起前进,同时法国也希望英国能够继续留在欧盟内。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欧洲一体化建设重要性尤为突出,但当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社会危机持续发酵,让这一进程遭遇前所未有的民意冲击,也令欧盟深陷信任危机。 民意支持率走低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日针对8个欧盟国家7600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欧洲民众对欧盟的支持率从去年的60%下降至45%。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重债国家民众对欧盟的支持率下滑尤为严重。 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官方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的调查也显示,公众对于欧盟的信任度在过去几年明显下滑。欧盟大国中,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5国均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对欧盟持不信任态度。即便在波兰,不信任率也达到42%。 英国是最早引发“脱欧”讨论的国家之一。眼下,反欧盟情绪在英国民众间正不断蔓延。在5月初举行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选举中,以推动英国“脱欧”为主要目标的独立党成为最大赢家,席位增加近140个。英国首相卡梅伦去年提出要就“脱欧”举行公投,现在又面临将公投时间提前的压力。 不仅是普通民众,欧洲精英阶层也不时发出针对欧盟的质疑声音。英国前财政大臣劳森本月初公开表示,英国应该脱离欧盟,因为此举带来的经济利益将“远远大于损失”。德国前财政部长拉方丹则呼吁,应解散欧元区以帮助南欧摆脱困境。过去两年来,在“欧盟首都”布鲁塞尔的一些智库论坛上,各种“欧盟悲观论”也不绝于耳。 离心力源自危机 欧盟自建立以来在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久拖不决的债务和经济危机现在让欧洲民众越来越难以齐心。 法国媒体认为,自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各国领导人决策迟缓,迟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法国民众对欧盟逐渐失望。在英国,主张脱离欧盟的“疑欧派”在国内政坛大占上风,也被认为是受英国经济衰退和欧债危机影响的结果。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失业率节节攀升,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不断加大,各项紧缩政策持续阻碍经济复苏,欧债危机正在逐渐演变为影响更为深远的一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信心危机,这成为欧洲一体化及欧盟机构遭遇民众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说,在失业、迷茫和贫富差距面前,民众出现了“欧洲疲乏症”,“欧洲梦”已经受到威胁。 此外,德国和法国同盟关系出现裂痕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法国总统奥朗德在16日的讲话中坦言,两国存在分歧。但他认为,在今年秋天德国大选前,法、德能够就欧盟建设达成一致意见。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法、德都是欧盟核心成员国,其合作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但目前两国互信减弱,经济上不断拉开差距,两国民意对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也各持己见——法国民众更倾向于和南欧国家站在同一战线,而德国似乎正与所有其他欧盟国家渐行渐远。 根本出路在何方 对欧盟许多成员国而言,失业特别是青年失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欧盟27国失业人口2652万,25岁以下青年失业人口高达569万,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欧洲债务、经济危机以及欧盟信任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还在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通过实现经济复苏重新赢得民众信任,为建立更稳固的联盟打下扎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欧盟领导人多次表示,欧洲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巴罗佐曾直言,此前德国主导的紧缩政策已经达到了政治及社会容忍度的极限。他呼吁欧盟成员国让渡更多主权,加快、加深一体化进程。 关于欧盟的未来,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欧洲一些国家民众对欧盟不满,但他们的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抱怨欧盟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欧洲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对欧盟或欧元区解体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 有调查显示,对于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基石——欧元,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大部分民众希望保留,即使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南欧国家,支持保留欧元的民众也在一半以上。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欧洲怀疑论的声势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但正如奥朗德16日所说,欧盟不会解体,欧元区只能加强。(完)(综合新华社记者缪晓娟、王亚宏、应强报道)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