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东京5月3日电(国际观察)安倍向右转 日本退步走(详版) 新华社记者吴谷丰 日本首相、执政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1日在访问沙特时对随行记者说,日本修改宪法不需要向邻国解释,其他国家的反应也不会影响日本的修宪进程。此前,安倍称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当然”,并公然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 分析人士指出,在修改宪法问题上,安倍的打算能否得逞尚难定论,而这种企图让日本遭到孤立已是不争的事实。否定历史,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安倍在“向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引起国际社会及日本国内的反感及警惕。 右翼言论明目张胆 安倍拜相后一开始曾掩饰起他的右翼色彩,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在其策略暂时取得成效,内阁支持率获得上升后,为进一步讨取日本部分民众欢心,他逐渐开始明目张胆鼓吹右翼言论。 首先,安倍为内阁成员“拜鬼”狡辩。安倍上月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说,向为国捐躯的“英灵”表达“尊崇之意”理所当然,安倍内阁成员不会屈服于任何“威胁”。他还多次表示,对上次担任首相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痛悔之极”。 其次,安倍公然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他上月在众议院答辩时公然指出,学术界和国际上尚无关于“侵略”的定论。安倍还称,他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对侵略表示反省和道歉的“村山谈话”,准备在二战结束70周年(2015年)之际发表一个“面向未来”的新谈话。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及内阁成员近期的右翼言行反映了日本政坛右倾化,这部分政客主张抛弃“自虐史观”,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历史而“自豪”。 当地媒体分析,造成日本政坛右倾化的原因有二:首先,没有经历过二战的日本政客为赢取对日本侵略历史不了解的年青选民的欢心,故意抛出强势言论,以换取更多选票;再有,面对周边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经济却面临诸多难题,强烈的失落感及担忧使其压力倍增,于是谋求在言论上虚张声势。 试图降低修宪门槛 为达成其目的,安倍政权开始了修改“和平宪法”的图谋。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永远放弃发动战争这一国家主权,永远放弃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因此,这部宪法也被称为“和平宪法”。 安倍此次出任首相后,致力于修改这部宪法。根据自民党先前拟订的修宪草案,日本自卫队将升格为“国防军”,将拥有自卫权。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近日在电视节目中说,自卫队本质上是军队,在宪法上没有记载,日本还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独立国家。 然而,修宪有一道很高的门槛。根据宪法第96条规定,修宪必须由众参两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再由国会提议,交由公民投票,获得半数以上赞成后才能进行。自民党自1955年建党以来就主张修宪,因为这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修宪夙愿一直无法实现。 由于直接修改第9条难度较大,安倍决定先从第96条入手,先降低修宪“门槛”,试图绕开公民投票等程序,为今后的动作铺路。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修改宪法第9条,自卫队变为“国防军”并可行使集体自卫权,那么这部宪法就不能再被称为“和平宪法”,日本有可能与盟国美国一起参加战争,不再走和平发展道路。对此,日本部分媒体和民众表达了强烈的担忧。 右翼言论遭抨击 安倍近期一系列的右翼举动,对国内的影响尚无法确定,但已招来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如果日本领导人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视为引以“自豪”的“历史和传统”,企图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韩国政府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坚持“绝不让步”的外交原则,在历史问题上“绝不可以混淆是非”。 美国媒体也批评了安倍的言论。《华尔街日报》说:“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安倍的‘可耻’言论会使他的国家在国外失去朋友。”《华盛顿邮报》发出疑问:“为何过去几十年来德国能够诚实面对历史并由此巩固自身在欧洲的地位,一些日本人却如此难以承认事实?” 一些日本媒体也表达了对安倍不负责任言论的不屑。日本《朝日新闻》的社论说:“毋庸置疑,历史是日本犯了发动侵略战争和实行殖民统治的错误,最后迎来了战败。” 在修宪问题上,不少日本政党和民众也表示了反对。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反对修改宪法第9条,共产党和社民党反对修宪。《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显示,54%的受访者反对修改宪法第96条,52%的受访者反对修改宪法第9条。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如果在右倾化道路上执迷不悟,不发自内心地反省侵略历史并进行道歉,那么只会使日本陷入危险境地,得不到亚洲邻国及国际社会的信任,日本今后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难题。(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