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斯里巴加湾4月24日电财经观察:东盟助推全球经济复苏 新华社记者刘立伟 夏子怡 第22届东盟峰会24日至25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与会领导人重点讨论区域一体化进程问题,以确保2015年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按照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东盟将形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成为有竞争力的区域,实现均衡经济发展以及融入全球经济。 东盟着手建设经济共同体的努力有利于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深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东盟不仅成为东亚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平台,而且对全球经济复苏举足轻重。 对内包容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 东盟是由东南亚5个国家于1967年发起成立,其后几经扩容,发展到今天10个成员国的规模。东盟成立之初是一个较松散的政治经济交流平台,直到2007年成立40周年之际,10个成员国首脑才正式签署《东盟宪章》。此后,东盟作为区域组织的作用开始日益显现。 在东盟内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既有新加坡、文莱和泰国这样的较发达经济体,也有缅甸和老挝等较不发达的经济体,且种族、宗教和文化呈多元化分布。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指出,东盟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地区,代表了世界多元文明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想知道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那就来东盟看看吧。” 基于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东盟决定从经济着手,首先推动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东盟6个成员国已于2002年将绝大多数产品关税降至5%以下,甚至降为零,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4国将推迟至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分析人士指出,东盟2015年实现经济共同体时,其内部仍会因发展不平衡而适当保留差别待遇。 对外开放彰显东盟自信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据,亚洲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从2000年至2005年,已落实的自由贸易协定由3个增至22个;2012年,这一数据猛增到71个。时至今日,亚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东盟俨然成为亚洲自由贸易协定的集成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意识到不同层次、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东盟与对话伙伴已经落实或正在落实的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安排包括“东盟+1”(东盟与中日韩之一)、“东盟+3”(东盟与中日韩3国)和“东盟+6”(东盟与中日韩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以及东盟成员国与欧洲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与美国等经济体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等。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中国致力于与东盟建设更加强劲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东盟+1”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也是东盟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惠及19亿人口,经济总量约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 201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东亚系列峰会上,相关各方权衡了各种既有区域合作倡议,宣布启动“东盟+6”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国对此明确表示支持,表明了愿与各方同舟共济的立场。与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东亚自贸区相比,这一新的倡议具有鲜明特征,例如突出东盟核心地位,议题涉及范围更广,提供了更大的差别待遇和机制灵活性。 作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将继续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亚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开放合作。 助推全球化东盟提升影响力 东盟共同体这一战略构想提出10年来,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以2008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标志,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发生转换,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数据显示,东盟国家平均增长率为5%左右,维持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欧元区债务危机阴影仍挥之不去。在此背景下,东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据悉,有关各方已就今年5月在文莱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第一轮谈判达成共识,争取在2015年年底前达成协议。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东盟+6”就将形成约34亿人口的巨大贸易圈,其人口规模几乎占据世界一半,区内经济总量高达20多万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贸易自由度较高的自贸区。 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拉加德曾在谈论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新角色时,盛赞东盟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成功合作的楷模,并指出亚洲在经济危机爆发后5年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三分之二,亚洲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些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国家借鉴。在当前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亚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