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特稿:扬帆·破浪·远航——中非友好与合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 中非相隔千山万水,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非合作基广根深。 数百年前,“郑和时代”开拓中非贸易合作;数百年来,中非交往日渐密切;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几代领导人共同铸就南南合作典范。 中非友好与合作如一艘巨轮,任凭国际风云变幻,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扬帆、破浪、远航。 风雨同舟 相守相助 1971年10月25日,非洲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起身高歌胜利,身着中山装的坦桑尼亚代表在现场载歌载舞。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日报》称为“世界史上的一天”。这一天,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西方媒体称“非洲国家同红色中国站在一起”。毛泽东主席发自肺腑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中国与非洲有着相似经历。在争取民族独立、恢复经济建设进程中,双方互信互助,凝结成真情厚谊。从北京到好望角,中非之间的千山万水见证了这对“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的守望与相助。 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在频繁高层互访中增强互信、凝心聚力。 在得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踏上非洲大陆,非洲人民发出热情欢呼“那太好了!”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近年来已为非洲国家援建了100多所学校、30所医院、30个抗疟中心和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1963年中国派遣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如今,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在多个非洲国家为当地人解除病痛,送去健康。 “我初来看病时甚至连路都不能走,现在已经能够走路,感谢中国政府派来的白衣天使为我们提供有效且免费的医疗服务!”年届六旬的乌干达老人珍妮特激动地说。 岁寒知松柏,疾风知劲草。多年来,中非关系在传统友好的基础上长足发展。 互利合作 共赢共享 “中国人会打水井,让我们喝上卫生干净的水,孩子们不会因为喝水生病了。”被问到对中国印象时,尼日利亚奥贡州伊罗社区4个孩子的母亲费沃感激地说。几年前,伊罗社区500多名村民的所有用水还只靠村旁的小河沟。 每一口井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口井都是一条友谊的纽带。20多个非洲国家、4000多眼水井,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在这片“干旱的大陆”上一次又一次幻化“绿洲”。 中非友谊的硕果在非洲大陆遍地开花:中国援建的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安哥拉电网改造,成为改善当地民生的标杆;在数不清的非洲城市,四通八达的“中国路”成为疏通地理阻隔的“金银线”;刚刚启用一年的非盟会议中心屹立于“非洲屋脊”,成为中国一如既往支持非洲发展建设的新地标…… “我喜欢中国。中国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和培训,建起了很多美丽的建筑,修出了一条条道路,也带来了光明。”刚果共和国普通出租车司机罗德里克在得知习近平主席即将到访布拉柴维尔后由衷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非合作中,中国积极帮助非洲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为非洲腾飞“插上翅膀”。 坦桑尼亚姆巴拉利农场里,中国农业专家与当地工作人员在过人高的稻浪间一起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静谧的湖面上,乌干达渔民赛比尼安斯和中国专家蹲在鱼苗繁殖网箱边一起挑选鱼苗;在尼罗河畔的华为培训中心,来自塞内加尔的穆萨细心聆听培训教师的精彩讲解,决心学成后为自己国家的电信事业贡献青春。 新时期里,“中国技术”从插秧授粉,走向IT、3G,走向资源采探,走向绿能开发;从技术转让走向人才培养。2000年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总共为非洲培训4万名各类人才。“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等中非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推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在非洲看来,中国不仅提供资金和商品,也是技术和创新的来源。 非洲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非洲的机遇。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诞生。北京峰会八项举措、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新八项举措、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新举措,非洲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飙升至2012年的近2000亿美元。 近200亿美元、项目遍及50个非洲国家,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稳步攀升,逾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当地员工比例在70%以上,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造福当地。非洲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如今,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免债、免关税、中非发展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扎实落实;5个非洲国家的6个经贸合作区,打造非洲工业“孵化器”。 在南非德班,中非领导人将再商合作大计,为非洲大陆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文亲善 和谐包容 “我爱东北秧歌,也爱四川火锅。”喀麦隆留学生琳达2005年在故乡第一次接触中国舞蹈,而今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现代舞的她,已经能轻易分辨出中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和“招牌”舞蹈动作。 两块同样有着古老文明传承的土地,零距离的人文交流,穿透地域界限,跨越文化障碍,架设国与国之间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新桥和友谊的通途。截至目前,中国已同所有建交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艺术交流、文化产品出口、“文化聚焦”“文化人士访问计划”齐头并进。 --文化点燃汉语热潮。31所孔子学院、5个孔子课堂扎根26个非洲国家(地区)。“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成为众多非洲在华留学生骄傲的标签。 --文化解锁旅游冷门。中非对彼此有了更直观的认知。2011年,中国赴非旅游100万人次,非洲来华旅游近50万人次,中非每周有近50个直航航班。 --文化打通民间对话。民间“牵手”补充各领域互利合作,中非齐心建立互利共赢的中非NGO合作模式。今后5年,中非友好城市数量有望翻番,更多地方管理人员、企业家将实现互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渠道广泛的中非人文交流从涓滴汇成江河。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非关系再迎来新契机。 “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国重视同所有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习近平主席的表态彰显着中国与非洲朋友合作诚心,也为中非未来合作提出要求。“‘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更大成果。” 展望中非关系新纪元,非洲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同样积极建言,期待更多“中国因素”。 --期待加强农业合作,因为发展农业是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本途径; --期待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迎头赶上,这有利于提升全方位合作; --双方应继续探讨优势互补、双向共赢的合作之路; …… 千川汇海阔,起锚航新程。曾多次踏上非洲土地的习近平主席将再启友谊之旅,谈共赢发展,话人文亲善,绘合作新篇。 涓涓的刚果河流淌着滔滔不竭的中非情谊,娇丽的帝王花捧托出穰穰满家的合作硕果。中非合作之舟在暖人春风中再次扬帆远航!(完)(执笔记者:王雅楠;参与记者:商婧、王逸君、宋晨、陈莹莹、袁卿、李怀林、牛小溪、邵海军、魏梦佳、聂云、于大波、穆东、刘芳、郭骏、张雪飞、韩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