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记者手记:重逢在伊战十周年

2013-3-19 08:18| 发布者: 还是那片枫叶| 查看: 637| 评论: 0|原作者: 还是那片枫叶

摘要: 经过荷枪实弹士兵把守的检查站,穿过被防爆墙和隔离墩“装点”得支离破碎的街区,走进有保镖严守的新华社巴格达分社雇员驻地。时 ...
新华社巴格达3月19日电记者手记:重逢在伊战十周年

新华社记者梁有昶 张淑惠

经过荷枪实弹士兵把守的检查站,穿过被防爆墙和隔离墩“装点”得支离破碎的街区,走进有保镖严守的新华社巴格达分社雇员驻地。时光荏苒,记得当年与贾迈勒互道珍重说再见时,记者断没料到,再过十年,还会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重逢。

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5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伊拉克战争爆发。新华社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发出巴格达遭导弹袭击的消息,使新华社开战报道的消息全面领先世界各大媒体。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由于担心美国会在深夜动手,我整夜都不敢睡觉。当空袭警报和震耳欲聋的轰炸声撕破巴格达黎明前的宁静,我迅即从床上蹿起,抄起海事卫星电话,向在开罗的总分社发出快讯。”谈起十年前那次难忘的经历,头发已花白的贾迈勒依然记忆犹新。

身旁的一张书桌上,贾迈勒整齐地摆放着他格外珍惜的两本获奖证书: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新华社颁发的“社长总编辑奖”。这两本证书,不仅是对贾迈勒在开战报道中立下功勋的表彰,更是他随后在兵荒马乱中坚持战地报道的见证。

“昨夜的巴格达,防空的炮火取代了天上的星星,连续不断巨大的爆炸声也夺走了孩子们的甜梦。这是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空袭,害得我不得不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钟。”

这段描述是当年伊战爆发后,贾迈勒在《今夜,巴格达无人入睡》一文的开头。贾迈勒在伊拉克战争中撰写了不可计数的报道,他的文字,不仅是对战地情况的精彩报道,也是对他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十年来,战火连绵不断、恐怖袭击频发、教派矛盾激化、重建工作迟缓、政治局势不稳……美国用炸弹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战乱和动荡也成了伊拉克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情况多么恶劣,贾迈勒一直作为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的一员,始终奋战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

如今,贾迈勒的3个子女——当年只有8岁的大儿子阿什拉夫、7岁的二儿子阿斯尔和5岁的小女儿拉尼娅——都已经从孩童长成了青少年,但他们的生活远没有恢复正常。爆炸、火并、枪击、绑架,随时可能在身边发生,更不用说时有时无的供电和残破不堪的街道。

十年前,记者在巴格达工作近一年,亲历了萨达姆统治时期伊拉克人在国际制裁阴影下的生活,也目睹了美军占领巴格达后的满目疮痍。2003年7月,当记者告别贾迈勒时,尽管这个国家刚刚遭受战争的打击,我们还是期望再过十年,伊拉克会变得美好起来。

“十年,原本应该是足够的,但我想大概还要十年吧。”说到这贾迈勒笑了笑。但此刻,我们心里都有些沉重,这句玩笑话到底会是一种期许,还是一种无奈。(完)

飞过

傲慢

番茄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华 发 新 闻 热 点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2 0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