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中国民生问题广受海内外关注。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文台连线两会代表委员,请他们回答海外人士就此提出的问题。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涉及民生。本期节目关注和探讨的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生难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首先提问的是肯尼亚议员大卫·克奇。
大卫·克奇:我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如何处理好就业问题的?你们怎么帮助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因为大学生就业在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想知道中国是怎么做的。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其中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比如说现在有四个大学生下基层的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每年大约有20万人参与。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我们就大学生创业在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的服务。
主持人: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依。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规划,来听听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罗伯特·沙皮罗的提问。
罗伯特·沙皮罗:我知道中国政府在建立广泛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保险制度方面有许多前瞻性计划有待实验,而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请问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中国全国人大代表程惠芳:中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我觉得要由国家进行综合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我提出了一个社会养老体系的构想,一是家庭的居家养老。中国空巢家庭很多,子女在外面工作,老人生病了都不知道,要建立一个社区的应急系统,比如说老人生病了,打个应急电话就能进入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吃饭可以送,病可以就地看,重病可以住到医院去,突发疾病可以紧急呼叫,我觉得这个系统要在所有社区建起来。二是建一批老年公寓,吃饭也管、医疗也管,也有休闲娱乐设施。
主持人:民生问题历来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恰恰也是中国“十二五”规划民生布局的指向。让我们来听听代表委员们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吧。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总理说得非常清楚,(幸福就是)舒心、安心、放心。你说我们很幸福,体现在哪?我生活得很舒心,这就意味着衣食无忧;同时我很放心,吃的东西,住的环境很安全,这要做到了,就舒心、放心,安心。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贺强:什么叫幸福?老百姓由于对生活非常满意而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这才是幸福。幸福很难用具体指标来衡量,它是一种主观感觉,来自于客观生活,来自于自发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尽力完善社保,尽力使老百姓看病更容易,看病更便宜,物价不要上涨太快,使老百姓消费更多样化,这些方面如果都做到了,老百姓就会感受到幸福。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要逐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建设一个幸福的社会,最主要的是要抓住我们老百姓感受最深、最关切的几个问题加以合理解决。比如住房问题,房价不断上涨,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子,直接影响我们的幸福感。第二件事情是就业,尤其是年轻大学生的就业。第三个就是一些社会管理问题,包括城市交通,拆迁。这些最直接涉及老百姓、老百姓感受最深的问题要比较合理有效地解决。
主持人:中国民众对发展的期待,就是对国家更强盛、生活更幸福的期待。未来五年,中国一定能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方略的引领下,排除万难,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