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若遥、陈国洲、李呐
“这里是小而贫瘠的垦殖地……全家廿多人在这里过着望天吃饭的营生……他们终年辛勤,常因严重的冰雹或干旱而付诸流水。”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曾这样描述他幼时的艰难生活。
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地,旧称“当采”,现名红崖村,在中国西北青海省平安县石灰窑乡。村里共有69户、274名村民,其中藏族44户,汉族25户。
如达赖喇嘛所述,红崖村村民世代以种植青稞和土豆为生,气候等原因导致收成并不理想。迄今,红崖村仍是青海省较为贫困的村庄之一。
不过,得益于中国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和长达10余年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红崖村越来越多居民离开这片“望天吃饭”的贫瘠土地,外出打工,开始了新的生活。
村民才恒的家离达赖喇嘛故居咫尺之遥。在铺有瓷砖,摆放着组合沙发的客厅里,她告诉记者,儿子目前在省会西宁市一家餐馆当服务员,每月收入1000多元,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
根据官方数据,“十一五”末,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5919元。
尽管始终担心19岁的儿子在“复杂”的大城市中“学坏”,她仍准备资助儿子学习厨艺,将来当个厨师。
不过,才恒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挣些“快钱”。“今年4月,我们3口人要去挖虫草,准备挣上四五万元。”才恒说,村中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都是依靠采挖虫草致富。
虫草是一种产自高原的名贵中药材,在北京等大城市的药店中每克售价超过百元。在藏区,挖虫草去售卖是藏族民众传统的谋生手段。然而,近年来过度采挖虫草已严重威胁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政府已明令禁止虫草采挖区以外的人口入内采挖。
因此,许多村民放弃了风险与日俱增的“虫草淘金”,转而接受政府培训学习制作拉面。
“在西宁开个小饭馆,每年也有两三万的收益。”石灰窑乡经营管理站站长梁正贤说。
为恢复因过度开垦而遭破坏的生态环境,目前村里一半的土地已被退耕还林。对于剩余耕地,村民根据政府建议种植蚕豆和油菜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去年户均收入1-2万元。
记者在两会上获悉,青海过去10年中,农村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增长了1.25倍。在西藏,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96万人减少至2010年的50万人。
现在,红崖村中家家户户都拥有电视和摩托车,一些富裕家庭购买了私家车,并能在家中浏览互联网。去年,国家还以资助补贴方式帮助所有村民新建了房屋和院墙。
在村里的“富人”中,公保扎西令同村人既羡慕又尊敬。这位65岁的藏族老人是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堂外甥,也是其目前居住在国内的唯一血亲。他和妻子在过去的30多年里日夜守护和打理着达赖喇嘛的故居。
公保扎西担任平安县政协副主席已有13年,收入来源主要是公职薪水和达赖喇嘛信奉者数量可观的捐募。
他有四个儿女,其中两个女儿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才恒说,出于对这个出了“大人物”的家庭的尊敬,公保扎西家的收入从来“没有人过问”。公保扎西时常使用手机,还把原先相对便宜的夏利车换成了更为高档的马自达3。
不过,在为舅舅布置的佛堂里,他坚持每天清晨诵经祭拜,傍晚熏香清扫,完成这些事务要花费近4个小时。
1986年,即达赖喇嘛叛离祖国、开始流亡生涯27年后,政府出资近38万元为其重新修建故居。此后,公保扎西又投入了几十万元,多次进行修缮。
公保扎西说,“达赖喇嘛是大活佛,一切布置必须严格按照宗教仪轨。”
他在达赖喇嘛出生地的原址建起了一座木质结构二层小楼:一层是佛堂,容纳前来朝拜的信众诵经;二层为达赖喇嘛精心准备了卧室,外面堂屋里供奉着特别定做的金色法座。
上世纪90年代,公保扎西曾前往印度与达赖喇嘛见面,受赐照片、法衣、法器、唐卡和佛像等。
记者采访时恰逢3名僧侣驾车前来拜访。临走时,他们在院中的玛尼经杆下合影留念。
“达赖喇嘛的故居离这不远,抬脚就去了。”30公里以外的白马寺僧人洛桑三木旦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曾两次去过那里。“人们想来就来,现在的宗教政策宽松和谐。”公保扎西说。
达赖喇嘛被中国政府指责为意图分裂国家的“政治和尚”。不过,公保扎西说,从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干涉过来访者。“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参观者可以把这里的发展情况向外界传播。”他说。
村里越来越多的参观者也让才恒和邻居们嗅到了商机。才恒计划用挖虫草换来的本钱开一个小卖部或饭馆。“这大概要花三四万元。先买辆车,然后就进货。我家地理位置最好嘛。”她说。(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