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中国西部,成都高新区。高高的蓝色围栏内,工人在加紧平整土地,压路机、推土机轰轰地驶过。这是中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看到的一幕。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这两天很忙,日本索尼公司正过来谈投资的事宜;高新区软件产业园三期工程四五月份也要投入使用。
“高新力量 成都希望”——宣传片里,这样介绍高新区。汤继强说:“发展产业,一定要与无污染、绿色相结合,才有后劲。”
成都高新区的发展只是中国一角,更多的工程和建设正在全国各地进行。可持续、调结构、惠民生是人们能够从中读出的关键词,而这里面,突出的是“科学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在当前多重挑战下,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局面的形势下,在中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背景下,各地更加主动地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去应对种种困难。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年以来的旱灾,导致河南、山东等8个夏粮主产省份冬小麦受旱严重,受旱面积9985万亩,加剧了中国抗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难度和压力。
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人均GDP很低,不但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世界排名100位左右,仍是发展中国家。
有国外媒体称,“中国减速”在所有预测2011年可能出现的市场和经济风险的名单上,都排在极为靠前的位置。
“中国经济短期与中长期问题相交织,宏观调控更加困难和复杂。”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同时,世界经济虽然缓慢复苏,但复苏动力不强,世界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并不稳定。P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庄健说:“如果不能在今后五年有大的突破,将会影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科学发展的主题,第一次在中国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格外关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期待会议能够确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指明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求。
国内舆论认为,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正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这一点在年初召开的各地“两会”上已得到印证,许多地方政府不再过度追求GDP增长幅度,科学发展更加成为他们的主动行动。
有中国经济“龙头”之称的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将整体进入相对“低速”的增长通道,集体调低了GDP增速,同时将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上海正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翼齐飞”,使服务经济比例达到65%的新高。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都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总量位居中国各地第一的广东省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经济特区深圳制定了“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的基本思路,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北京则提出要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新一轮“海归”创业潮正在涌动。
重庆明确表示,要加快城乡统筹。
……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汪同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央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大思路大方向,而落实要靠各级政府。“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各地方对科学发展认识得更加深刻,将有助于我们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对于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国发展,北京的分析家表示乐观。他们认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不过,专家们同时表示,目前既有传统发展的惯性运作,也有科学发展的新做法,中国需要在二者的博弈中前行,尚有不少难题需要克服。
专家们还特别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的8点意见,具有重大意义。(完)(参与采写记者:石莹、田颖、张淼淼、倪元锦、海明威、张琴)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