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姬少亭)中国知名经济学家19日在北京出席50人论坛2011年年会,热议“十二五”转型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关键点。
“50人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近50位知名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于每年初对经济大势的研判引人注目。本次年会主题为“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几个重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较大收益的是富裕国家和相对贫穷的国家,其中前者在资产上有比较优势,而后者在廉价劳动力上有优势,中国目前处在两者之间。
蔡昉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转向内需,这与中国的资源禀赋是适应的,同时,应该推动产业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为中西部仍然有劳动力优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则认为,解决“用工荒”问题应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持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做好准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十二五”规划最值得看的亮点是政府将以更大决心推动改革。他同时指出,一个好的规划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是如何执行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说,当今中国的宏观调控和国际社会的命题不同,中国经济失衡具有自身特点:中国货币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相对充裕,流动性过剩。
刘伟认为,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创新力差。“解决问题的根本,长期方案当然是创新——产生真正需求,而不是简单刺激货币供给。短期之内的首要目标是防止资产价格过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是结构调整。他认为,中国存在三个层级的结构失衡:出口投资消费的结构失衡,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失衡,以及产业结构失衡——短缺和过剩同时存在。(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