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新华社华盛顿4月19日电(国际财经聚焦)世界经济曙光初现 阴云仍在 新华社记者樊宇 蒋旭峰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临近,世界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讨论日趋热烈。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9日在形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时说,微弱的复苏带来一缕春风,但乌云就在不远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则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未来增长。 IMF两天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主题词为“重拾增长 危险仍存”。报告将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速分别上调至3.5%和4.1%,与1月份的报告相比,基调略显乐观。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全球经济来说,风险,尤其是欧元区债务危机重新升级的风险,依然如影随形。 欧洲:最大风险源 在17日的报告发布会上,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说,过去六个月来,世界经济走势犹如“过山车”,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突然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一度岌岌可危,但欧元区国家紧缩财政、欧洲央行增强市场流动性、欧洲金融防火墙扩容等措施,缓解了市场压力。 与1月份报告中世界经济前景暗淡、风险升级的概括不同,IMF在最新的报告中说,经过了2011年的挫折之后,世界经济再次逐步走稳。这其中政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根本性问题尚未消除。 布朗夏尔在报告前言中指出,目前最迫切的风险是欧元区危机重新升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油价上涨,而前者是最主要的风险源。全球来看,要降低风险关键在于欧洲。欧元区国家要采取措施切断主权债务危机对银行系统的影响,值得考虑的措施包括创立欧元区层面的存款保险制度和一定形式的欧元区债券。 布朗夏尔指出,欧元区扩大金融防火墙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必要时使用这些资金只能缓解投资者情绪,为陷入困境的国家争取更多实施财政整顿和改革的时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竞争力和增长方面的问题。 拉加德认为,如果不抓住目前经济形势出现转机的机会窗口采取进一步行动,任何市场波动都可能危及经济稳定。 发达经济体:两大阻力 按照IMF的预测,今明两年发达经济体增速分别为1.4%和2%,比1月份的预测分别上调了0.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为2.1%和2.4%,欧元区经济今年将萎缩0.3%,明年重回增长,但增幅不足1%。 IMF在报告中指出,财政整顿和银行去杠杆化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面临的两大阻力。这两者都是不可避免的调整,但都可能在短期内拖累经济增长。而市场一方面寄望于政府整顿财政,一方面又对财政整顿措施造成的经济增速下降反应强烈,这使得政府的政策取舍更加复杂。 报告预测,财政整顿将导致今年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而银行业的去杠杆化进程将可能导致信贷供应量下降,至少拖累欧元区经济增长下降1个百分点。 报告建议,发达国家在采取紧急措施恢复信心的同时,应着眼于打造使财政重回稳定的长期政策。同时去杠杆化要把握好速度,以免造成国内信贷紧缩和不利的外溢影响。 佐利克19日说,欧元区的未来由每个欧元区国家采取的政策决定,尤其是巩固财政和结构改革,但这些都难以在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完成,因此要把短期刺激需求和长期促进增长的措施结合起来。 IMF研究部副主任约尔格·德克雷森认为,发达国家中期财政整顿将可能压低经济增速。欧元区国家经济将缓慢地逐步改善,到2013年重现增长。他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和居民个人收入方面的数据好于预期,房地产市场正在探底过程中,美国政府采取的扶助房地产市场政策将加速市场企稳。 布朗夏尔认为,全球经济要持续向好,优先任务在于使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新兴经济体:稳步增长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将更为强劲。IMF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为5.7%和6%。 报告认为,今明两年虽然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外部需求下降导致出口增长放缓,资本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但总体来看,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和减轻财政政策紧缩力度,来抵消欧元区危机的不利影响。不同国家经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国家须注意防止经济过热,有些国家需要利用政策来保持增速。 单看亚洲地区,外部需求明显降低将影响该地区的增长前景。但亚洲受外部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有限,拥有政策空间,加上中国市场需求为该地区的商品出口提供了“缓冲器”,亚洲经济正处于软着陆过程中,今明两年增速有望分别达到6%和6.5%。(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