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国际年终报道·笔谈)新华社海外总分社社长评析地区形势和国际格局演变
新华社记者
2010年即将过去,世界又经历了不平静的一年。从地区形势看,美国政治、经济难题相互交织,欧盟重大改革开始启动,中东局势变数增加,朝鲜半岛局势堪忧……
新华社海外7个总分社的社长以笔谈形式,对不断演变的地区形势展开评析。
亚太地区:地区关系因美国加快“重返亚洲”而复杂化
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俱孟军:2010年,在亚洲国际舞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身影颇为突出。在美国总统的出访日程表上,到访亚洲的时间最长;浩浩荡荡的美国舰群,不断在亚洲海域炫耀武力。这一年,亚洲地区的国际关系,因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强势向纵深推进而日趋复杂化。
“重返亚洲”战略,由美国政府去年7月公开提出,旨在重新确立和提升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重返亚洲”,美国是言行并举,外交军事协同推进。在加速“重返亚洲”的进程中,美国直接插手亚洲国家间的争端。无论是“天安号事件”、“钓鱼岛事件”,还是“南海争端”、“湄公河资源利用”等问题,美国都积极介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国在亚洲的所作所为,自然有着深刻目的。《纽约时报》评论说,美国正与日本和韩国恢复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并在亚洲其他地区加强势力。美国不仅要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构建美国坐镇的东北亚军事板块,还试图通过介入南海争端加强与相关国家关系,试图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领地。
纵观亚洲今年的形势与美国的行为,与其说美国加快“重返亚洲”,不如说美国正在把亚洲更多国家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欧盟:在阵痛中进入过渡期
新华社欧洲总分社社长刘江:2010年,欧洲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以主权债务危机为重要标志,欧盟在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阵痛”中,进入了由“后冷战”向“后危机”时代过渡的重大转折期。
今年年初以来,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不同程度陷入主权债务困境,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乃至社会骚乱。“债务海啸”的深层次原因,是欧洲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失衡的结果。这种失衡体现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失衡、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失衡、欧洲福利主义发展模式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之间的失衡。
尽管遭遇主权债务危机,今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及欧盟经济仍出现了明显复苏势头,全年总体表现好于预期。相较之下,欧盟政治一体化今年进展不大,一体化外交也遇到各种困难。不过,欧盟“外交署”的正式运行,有助于巩固和拓展欧盟的重大利益以及国际影响力。
在新的一年里,欧盟将面临各种新困难、新问题,欧盟也会进一步深化经济、内政、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以尽早走出经济衰退,并加快政治一体化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中东地区:局势起伏跌宕前景难测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社长李红旗:2010年,中东局势起伏跌宕,热点问题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平添变数。巴以和谈受挫、伊拉克民族和解和战后重建举步维艰、伊朗核问题久拖不决、苏丹南部公投前景不明。国际社会对中东的关注一刻没有放松。
今年9月初,在美国的推动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启动了间隔20个月之久的直接谈判,但两轮艰难交锋下来,僵局难解。中东和平进程裹足不前的症结主要在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继续采取迁就政策。
在伊拉克问题上,虽然新政府于12月21日正式成立,但伊拉克的局势恢复稳定和经济复苏仍需时日,外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将使伊拉克的前景堪忧。至于伊朗核问题,美国于6月份带头在联合国推出第四个制裁伊朗决议,但伊朗仍没有就范。虽然日前在日内瓦举行的伊朗与6国的谈判传出积极信息,但人们普遍对会谈能否取得突破持谨慎态度。
苏丹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热点。明年1月,苏丹南部公投即将举行。公投结果将对苏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地区政治版图带来巨大变化。此外,中东大国埃及议会选举后的政局动向也引人注目,“包裹炸弹”事件更是凸显也门反恐形势的严峻。
展望2011年,中东热点问题仍可能持续“高温”,各方博弈仍将继续,但为实现中东和平发展的努力也不会停止。
非洲地区:政局更趋稳定 经济复苏稳健
新华社非洲总分社社长王朝文:2010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多数国家局势更趋稳定,政治更加成熟;经济复苏稳健,整体形势向好;经济一体化步伐坚定,里程碑进展举世瞩目。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局势依然十分脆弱,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困难。
2010年被非洲联盟(非盟)确定为“非洲和平安全年”。非盟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区域性组织针对困难重重的津巴布韦联合政府、久拖未决的马达加斯加政治危机和反复推迟的几内亚和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虽然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但这些国家的政局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今年非洲经济表现不俗,成为全球新亮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报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今年整体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5%,有望成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该组织认为,非洲经济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危机前各国经济基础的稳步提升,包括相对稳定的增长、低通胀、外汇储备增加以及债务的逐渐减少等。
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今年也取得重大进展。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共同市场。这是继2008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立自由贸易区后,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上又一重要的历史性事件。
拉美地区:几家欢乐几家愁
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社长潘国俊: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拉丁美洲整体经济形势比预期好,多数拉美人因前两年经济危机而紧锁的愁眉现在已经舒展。但也在这一年,拉美天灾人祸奇多,数以百万计的家庭遭遇灾难冲击。
受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拉美国家经历了两年的经济衰退。但在2010年,拉美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多个国际机构评估,拉美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5.2%以上,贫困人口亦有所下降。总体而言,美洲南部地区国家经济形势一枝独秀。而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古巴等国经济增长不尽如人意。
在政治方面,巴西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当选总统对拉美政治格局意义重大,她的胜利稳住了左翼和中左翼政党在拉美占领大半壁江山的局面。
拉美地区今年遭受的自然灾害也比往年更多更重。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几乎把首都太子港夷为平地,20多万人死亡。上百万难民迄今依然住在简易帐篷里。2月27日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造成500多人死亡、数千人失踪,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美国:民众怨声载道 超级大国今非昔比
新华社北美总分社社长曾虎:2010年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这种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进而影响外交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集中通过11月初美国的中期选举表现了出来。
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用总统奥巴马的话说,是民主党“遭受了惨败”。不过,这一结果绝非意外。由于金融海啸之后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执政已近两年的民主党难逃其责,选民自然要通过手中的选票向其宣泄不满。
表面看来,失业率长期徘徊在9.5%左右的高位,是美国政府和国民最头痛的问题。然而,美国经济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高失业率问题。美国经济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是美国政府的超巨额债务。与债务问题同样尖锐的是不断扩大的“财富鸿沟”,即社会财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美国虽然仍旧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但其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尤其是难以挣脱的经济困境,使得这一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亚欧地区: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
新华社亚欧总分社社长张铁钢:2010年,亚欧地区局势可以说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特点是西“晴”东“雨”。
纵观全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处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一直受到双方不同程度的或“拉”或“打”。今年,前者扭转了“亲西方”的外交路线,后者改变了“向俄罗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目前,两国政局基本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多方向对外交往非常活跃。
俄罗斯在梅普双重体制领导下,政局和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上,尽管今夏遭受旱灾和森林火灾,但仍然保持稳定发展,并以“现代化”为目标呈复苏走势。内政方面,尽管首都莫斯科今春发生地铁连环爆炸,北高加索地区迭发恐怖袭击事件,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外交上,俄罗斯虽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互存戒心,但仍然努力推进“经济外交”战略,积极探索安全合作新途径。同时,俄在独联体这个“特殊利益区”的影响力有所恢复。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5个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贫富悬殊持续扩大。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导致政权更迭的流血骚乱,政局迄今尚未完全稳定。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外高加索3国,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则继续在大国之间折冲樽俎,经济呈稳步发展之势。
展望2011年,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多方向务实外交,仍将是亚欧各国不约而同的主旋律。虽然外高加索和中亚一些国家甚至俄罗斯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或恐怖主义威胁,但是亚欧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稳定繁荣的努力必将奏出动人的乐章。(完)
本文内容由 还是那片枫叶 提供
|